天岳先进盘中涨超8%,成交额迅速放大,港股市场一片躁动。这背后并非无迹可寻——公司已实现全系列12英寸碳化硅衬底的技术攻关,正式将碳化硅半导体材料行业带入“12英寸时代”。这一突破不仅刷新了国内在高端衬底材料领域的技术高度,更让资本市场看到了国产替代与全球竞争的新可能。
据公开信息,天岳先进目前已发布涵盖导电型、半绝缘型及P型在内的全系列12英寸碳化硅衬底产品矩阵,并已与多家下游客户展开对接,拿下多个来自全球头部客户的订单。这意味着其技术成果已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验证阶段。作为全球少数具备此类能力的企业之一,天岳先进的这一步,某种程度上是在为整个中国宽禁带半导体产业链“破局”。
我一直在关注第三代半导体的发展脉络,而碳化硅衬底正是其中最关键的上游环节。过去几年,行业普遍停留在6英寸或8英寸水平,良率和成本控制已是难题,遑论向更大尺寸跃进。但AI算力需求的爆发改变了游戏规则。英伟达最新财报再次印证AI热度不减,而其计划在新一代GPU先进封装中引入12英寸碳化硅衬底的消息,则直接点燃了市场对散热材料升级的预期。华西证券测算显示,若CoWoS封装未来七年以35%复合增速发展,且70%采用SiC中介层替代,到2030年仅这一路径就将催生超过230万片12英寸衬底需求,相当于当前全球产能的数倍。
这正是我看重天岳先进此次突破的原因。它不是一次孤立的技术展示,而是踩准了AI硬件演进的关键节点。当算力芯片功耗持续攀升,传统封装材料难以应对热管理挑战时,碳化硅因其优异的导热性与电绝缘特性,成为高密度集成下的理想选择。谁能率先掌握大尺寸衬底量产能力,谁就有机会站上下一代半导体供应链的核心位置。
当然,我也清楚技术攻关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如何实现稳定良率、降低成本、完成客户认证并形成规模出货,才是真正考验企业综合实力的地方。毕竟,从拿到订单到转化为营收和利润,中间还有很长的爬坡期。而且随着国内外厂商纷纷加码12英寸研发,未来竞争势必加剧。
但不可否认的是,天岳先进已经抢下了关键一城。在这个由材料定义技术上限的时代,每一次尺寸的跨越都意味着生态话语权的重新分配。这一次,中国企业没有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