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工股份刚刚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接近159%,达到7116.96万元,营收也实现47.59%的显著增长,突破3.16亿元。这一数据背后,不只是财务数字的跃升,更折中国半导体产业链在国产替代与内需扩张双重驱动下的真实脉动。
从公司披露的信息来看,业绩高增的核心动力来自两方面:一是大直径硅材料受益于下游集成电路终端客户需求回暖,订单规模持续扩大;二是硅零部件产品聚焦本土市场,重点客户出货稳步提升,叠加新品研发转入量产阶段,进一步推高收入。与此同时,销售规模扩大和产能利用率提升,直接带动了盈利能力的改善。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微降1.73%,但营收仍保持20.91%的增长,说明公司在维持市场份额的同时,可能正处于产品结构优化或阶段性成本波动的过程中。
我看到这份财报时,第一反应是——这不是孤立的个案,而是整个半导体产业周期回暖的缩影。尤其是存储芯片市场价格持续上行、行业预期转暖的背景下,上游材料环节率先释放业绩弹性,逻辑非常清晰。而神工股份所处的大直径硅材料和硅零部件领域,恰恰是支撑晶圆制造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更关键的是,公司明确提到其硅零部件业务已在中国本土半导体供应链安全建设中发挥“独特作用”,这说明它不只是一个供应商,更是国产化替代进程中的实质性参与者。
我自己一直关注半导体材料领域的投资机会,说实话,这类企业过去常被市场低估——因为它们不像设计公司那样有“故事”,也不像设备厂商那样受政策聚焦。但正是这些默默耕耘在产业链底层的企业,才真正决定了中国半导体能否实现自主可控。神工股份能在当前节点实现近160%的利润增长,反映出本土晶圆厂对国产材料的信任度正在提升,验证了“去美化”供应链的实际进展。
再结合近期高层对“十五五”规划的战略部署来看,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仍是核心主线,半导体作为“卡脖子”重点领域必然持续获得资源倾斜。而资本市场也用脚投票——消息发布后,神工股份股价大幅上涨,成交量显著放大,说明资金已经开始重新评估这类具备技术壁垒和国产替代逻辑的细分龙头。
我认为,神工股份这轮增长不是短期脉冲,而是产业趋势与公司执行力共振的结果。接下来值得关注的是其半导体硅片业务的放量节奏,以及能否在更多一线晶圆厂实现认证突破。如果这些都能兑现,那么它的成长空间,远不止当前市值所反映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