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钢结构厂房的定制化构件加工,到船舶制造的个性化船体分段组装,“小批量、多品种”逐渐成为传统制造业的主流生产模式。犹如一把双刃剑,这种模式虽贴合市场多样化需求,却也让诸多行业陷入“生产效率低下、用工成本高昂”等困境。
市场竞争的加剧与行业困境的显现,让传统制造业对实现智能化愈发迫切。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爆发式进展,为这一诉求提供了关键支撑——深度学习算法加快适配复杂参数调整,计算机视觉实现构件装配的精准定位,大数据分析让优化小批量生产流程规划成为可能。
这些技术与制造场景的深度融合,最终导向了市场对“自主感知、决策与执行”的核心诉求。得益于近些年前沿技术与实践经验的不断累积,“具身智能”逐渐走入大众视野,成为传统制造业破局的关键一招。
▌具身智能解决方案的先行者
具身智能是什么?顾名思义,其核心在于必须拥有一个物理实体,并通过这个实体与周围环境进行实时互动、感知和学习,从而产生智能行为和适应能力。例如在工业制造领域,具身智能可以让机械臂升级为“智能工人”,通过视觉传感器辨别零件位置,自主学习处理不同型号工件,完成设备检修、柔性生产等非标准化任务。
每当一项新技术萌芽,其背后不仅有众多追随者蜂拥而至,亦必有走在前列的先行者。在一众厂商竞逐具身智能热点之际,江苏北人却已凭借其十余年深耕焊接工艺、自动化系统集成的技术积淀,敏锐洞察到这一智能制造的核心突破点。
作为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江苏北人聚焦于汽车、船舶、重工等高端制造领域,在工业机器人的“身体”与“执行”层面积累了海量数据。依托多维感知系统、边缘计算平台、工艺自主寻优以及工业级AI垂域大模型等核心技术,江苏北人创新性地提出了“智能-技能-机能”技术框架。
在江苏北人看来,具身智能机器人并非“具身智能”与“机器人”两个概念的简单叠加,而是传统工业机器人在系统和机构层面的泛化升级版本。
由于传统工业机器人在理论上存在“任务复杂度、任务自主性、变化适应性”的能力三角,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设备功能在不同场景下的充分发挥。而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核心特点是从专用场景到通用场景的升级,从而实现新产品快速部署。为了实现该升级,江苏北人认定,具身智能机器人需要在硬件设计、软件算法和适应能力等方面做出革命性的变化和改进。基于该理念,2023年,公司结合自身业务,正式切入对具身智能的布局。
时间来到2024年7月,江苏北人如期发布自研焊接专家库系统BR-iWeld。这款系统可实现层道分布自主规划、层道分布动态调整、根部熔透控制等功能。其能够依托焊接工艺数据库中的历史数据,融合人工智能技术,模拟焊接专家的思维进行逻辑推理和决策分析,自动推理出焊接所需的层道分布及各层道所需的焊接工艺参数。
以统一的智能决策系统为核心,以专家库技术为地基,江苏北人构建了多元形态的具身智能产品矩阵。截至目前,旗下拥有智能移动焊接机器人、智能悬臂焊接机器人、智能龙门焊接机器人,以及多种类定制形态,可广泛适配钢结构、船舶、工程机械等多个行业的复杂生产环境。这些产品既能够独立完成单一工序,也可组成柔性生产线,具备“一脑多形”的特点。
▌为传统制造业提供精准解法
随着具身智能解决方案的提出,江苏北人实现了对传统制造业痛点的精准消除。
2023年,某大型钢结构企业承接了多批次特种钢结构构件订单,该批产品规格差异大、焊缝复杂且精度要求极高,传统生产模式下需频繁调试焊接参数,导致生产效率和产品良率低下。针对这个难题,江苏北人研发团队通过搭载自研焊接工艺生成大模型,成功实现机器人的工艺自主和轨迹自主。
不久后,首台适配钢结构制造场景的具身智能焊接机器人正式落地。在该钢结构企业的生产车间内,焊接机器人无需人工调试参数即可针对不同产品批次,生成专属焊接方案,解决了企业此前面临的难题。
另一典型案例来源于电梯制造业,该领域由于涵盖大量焊接、装配及调试工序,传统机器人需依赖预编程,无法适应工件尺寸变化或装配误差,导致质量波动。在接到国内某知名电梯公司的轿底免示教焊接工作站需求后,江苏北人迅速部署具身智能焊接机器人,为企业提供了可兼容多种规格的电梯轿底的工作站。该方案不仅能自主识别配件的型号、尺寸,动态优化工艺参数,凭借双机器人、双工位24小时持续稳定运行,做到了生产效率加倍提升,助力客户降本、提质、增效。
凭借强劲的技术实力和及时周到精准的服务,江苏北人不断积累了一批长期合作的头部优质客户。在汽车行业,为主流汽车品牌体系提供智能化生产线服务。与此同时,公司加强在船舶、重工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拓展业务,服务了行业多家大型客户,评价积极良好。
▌致力领跑具身智能赛道
凭借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深耕细作,江苏北人斩获多项行业重磅荣誉。2025年7月,公司凭借具身智能焊接机器人技术取得“2025年度高工机器人工业具身智能开拓奖”。而后9月,在2025中国智能焊接产业链先锋颁奖仪式中,公司再获“2025年中国智能焊接产业链先锋-优秀应用奖”。
可以说,江苏北人在具身智能领域收获认可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对制造业趋势的准确研判。在焊接技术作为基石的现代工业领域,我国逼近350万人的焊工总缺口却颇显“青黄不接”之势。若以一台焊接机器人可替代2.5名焊工计算,智能焊接机器人潜在市场空间达140万台。江苏北人由此判断,当前迫切需要焊接机器人以更加广泛通用的智能化方式来替代人工,满足在频繁切换的工况下作业的需要。
2025年,江苏北人继续加大具身智能焊接机器人迭代的研发投入,开启第二代产品应用测试。针对船舶、重钢等行业的中厚板多层多道焊接场景,公司开发了层道规划软件,并在种子客户工厂中开展应用测试;公司确立了“眼脑手足”技术开发路线,推出智能移动焊接小车,在钢制管道焊接场景中开展应用测试。
正如江苏北人所相信的那样,具身智能技术将不仅是制造环节的“关键工匠”,更将成为推动整个产业生态革新的核心动力。假以时日,公司必将从具身智能领域的先行者,进一步成为智能制造领域的领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