佰仁医疗刚刚召开了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这场线上交流不仅披露了公司最新的经营动态,也进一步明确了其在心脏瓣膜领域的战略布局和出海路径。作为国内动物源性植介入医疗器械的领军企业,佰仁医疗此次释放的信息量不小——从核心产品进展到海外扩张,再到对集采政策的应对思路,管理层都给出了较为清晰的回应。
在说明会上,董事长金磊重申了胶原纤维填充剂I型与ePTFE心包膜按计划推进注册的预期不变,这两项产品的落地有望进一步丰富公司在软组织修复领域的产品线。同时,他透露,今年5月获批上市的介入瓣中瓣产品目前销量已达球扩介入主动脉瓣的三分之一,且为当前市场唯一注册的同类产品,显示出较强的临床需求匹配能力。而在财务层面,根据此前发布的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82亿元,同比增长30.58%;归母净利润9269.69万元,同比大增57.93%,毛利率维持在88.17%的高位,反映出其高附加值产品的持续竞争力。
集采压力下的“以价换量”逻辑
面对投资者关心的甘肃外科瓣膜及介入瓣膜集采影响问题,金磊表示,尽管集采带来价格压力,但公司凭借全瓣位覆盖、可扩瓣设计以及扎实的循证医学证据,反而可能借此扩大市场份额。事实上,人工生物心脏瓣膜在前三季度收入达1.66亿元,同比增幅高达89.83%,已验证了这一策略的有效性。这说明,在行业整体趋向集约化采购的背景下,真正具备技术壁垒的企业仍能通过“以量补价”实现增长跃迁。
出海战略悄然提速
更让我关注的是佰仁医疗的国际化布局。自2023年一季度收购美国天穹创新以来,公司已逐步构建起海外运营体系:新加坡设立海外总部、澳大利亚布局原材料基地、部分产品在印尼获批并启动销售。这种稳扎稳打的节奏,不同于一些企业盲目出海的做法,而是依托自有技术和生产协同,做实本地化基础。虽然目前尚未看到大规模收入贡献,但从长期看,亚洲市场对高端瓣膜产品的需求明确,这一提前卡位或将为未来打开第二增长曲线提供支撑。
说实话,我对佰仁医疗的技术实力一直持肯定态度,低负债、高毛利、强研发的基本面也确实优秀。但也不能忽视风险点——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下降9.39%,扣非利润下滑17.72%,增速明显放缓。与此同时,当前股价130.41元,已高于机构平均目标价119.45元,估值处于相对高位。这意味着市场对公司未来的高增长已有充分预期,一旦后续产品放量不及预期或海外进展缓慢,就可能存在回调压力。
综合来看,佰仁医疗仍是国产高端医疗器械中少有的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标的,短期看瓣中瓣和新产品的放量节奏,中期看集采环境下的市占率变化,长期则取决于出海能否突破。我倾向于认为,这家公司值得跟踪,但当下或许更适合观望,等待更明确的业绩拐点或估值回落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