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度生物刚刚召开了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这场原本常规的投资者交流却意外引发市场关注——营收继续下滑,但净利润逆势大增超50%,股价当日上涨1.6%,最新报51.34元。这一反差让不少投资者开始重新审视这家低调的分子诊断企业。
在说明会上,公司管理层坦承,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19亿元,同比下降8.79%;第三季度单季收入更是下滑13.76%。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体外诊断试剂增值税计税方式调整带来的短期影响,二是呼吸道检测类产品需求回落导致销售减少。不过,尽管收入承压,归母净利润却达到701.37万元,同比增长50.15%,展现出较强的盈利调控能力和成本控制成效。
董事长居金良在回应投资者提问时强调,公司始终坚持“以RNA恒温扩增技术为核心”的战略定位,并依托SAT专利平台持续创新。值得注意的是,研发投入虽然同比有所下降14.5%,但这并非战略收缩,而是阶段性投入节奏调整。公司已成功研发出“数字SAT+全自动配套设备DigiNAT”新技术平台,相比传统数字PCR更高效、抗干扰更强,正率先应用于肿瘤早筛领域,如前列腺癌和膀胱癌的尿液检测产品,目前进展顺利。
我看到这里其实有点意外。一家营收下滑的企业,不仅没有陷入被动,反而在技术和国际市场上双线推进。国内方面,乙肝RNA检测作为全球首款获批的产品,正在成为新的增长极;国际市场更是动作频频——美国、日本、印尼、越南相继签约,印度实现首单销售,土耳其纳入物价体系,欧盟IVDR认证也已拿下。这意味着仁度的产品力正在获得海外监管与市场的双重认可。
而最让我看重的一点是,公司在降本增效上的执行力。通过优化采购、预算管控和人员结构,提升了人均产出效率。这说明管理层并没有被短期业绩波动打乱阵脚,反而在外部环境变化中加快了内部变革。
说实话,放在整个医药生物板块低迷的大背景下,仁度生物的表现不算惊艳,但它走出了自己的逻辑:不靠概念炒作,也不依赖单一爆款,而是用技术迭代+国际化+精细化运营构建护城河。虽然目前市值不大,属于微盘股范畴,但正是这种“小而专”的特质,让它在细分赛道里具备突围可能。
当然,风险也不能忽视。营收连续下滑需要警惕持续性,渠道重建和新品放量也需要时间验证。但我认为,如果DigiNAT平台能如期打开肿瘤筛查市场,同时海外订单逐步兑现,那么当前的利润增长或许不是昙花一现,而是拐点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