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的Rubin架构与多家国内PCB公司有关,主要涉及PCB制造、覆铜板(CCL)材料及上游关键组件。以下基于最新资讯(优先2025年10月发布的信息)进行归纳:
一、核心PCB供应商
1. 胜宏科技:明确被提及为英伟达AI服务器PCB主力供应商,受益于Rubin架构的高阶PCB需求,包括midplane和正交背板等。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35%,高阶HDI板毛利率提升至32% [12][15]。
2. 沪电股份:提供16层以上高多层PCB,2025年与英伟达签订5亿元CPO配套PCB订单,市占率国内第一[12]。
3. 深南电路:英伟达GB200 GPU基板核心供应商,2025年高阶PCB产能利用率超90%,产品良率达99.5% [12]。
二、覆铜板(CCL)材料供应商
1. 生益科技:大陆唯一进入英伟达供应链的CCL厂商,主供GB系列CCL,Rubin架构确认使用M9材料后,有望进一步受益[12][10]。
三、上游关键组件供应商
1. 德福科技:全球第二大HVLP4铜箔供应商,已出货M9材料,解决Q布(石英布)紧缺问题[10]。
2. 菲利华:全球Q布(石英布)龙头,极度紧缺材料核心供应商[10]。
3. 鼎泰高科:全球钻针龙头,M9材料需求量提升5倍,已出现抢针现象[10]。
四、产业链动态与增量机会
1. M9材料升级:Rubin架构确认使用M9 CCL,仅CPX、midplane和正交背板三项市场空间近千亿。正交背板采用78层板设计,单板价值量达20万美元[10][5][9]。
2. PCB价值量提升:Rubin平台单柜PCB价值量倍增,驱动高阶HDI、Midplane及CPX板需求,预计2027年英伟达AI PCB市场规模达69.6亿美元[4][11]。
3. 技术迭代:Rubin采用无线缆架构和Paladin B2B连接器,新增mid plane PCB,同时推动CPO(共封装光学)落地,加速光模块从1.6T升级至3.2T [12][16]。
总结:国内PCB产业链中,胜宏科技、沪电股份、深南电路直接受益于Rubin架构的PCB需求,生益科技在CCL材料端领先,而德福科技、菲利华、鼎泰高科等上游组件厂商因M9材料升级而获增量机会。整体产业链呈现高景气度,但需关注技术验证及供应链竞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