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瑞医药BGM1812注射液获临床批件,减肥药赛道再添重磅进展
博瑞医药(688166.SH)旗下BGM1812注射液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开展超重或肥胖适应症的临床试验。这一消息于近日由公司公告披露,标志着其在代谢类创新药领域的布局迈出关键一步。值得注意的是,该产品此前已在美国获得FDA临床许可,并已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成为全球范围内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同类靶点药物。目前,全球尚无基于相同靶点机制的减重制剂获批上市,意味着BGM1812具备潜在的“first-in-class”属性。
据公开信息显示,BGM1812是一种新型长效Amylin类似物,通过多重机制发挥作用,包括抑制食欲中枢、延缓胃排空以及调节能量代谢等,理论上可能带来更显著且持久的体重控制效果。此次国内临床获批,意味着博瑞医药将同步推进中美双轨研发节奏,提升后续国际化开发的可能性。
我看博瑞医药:管线突破难掩短期压力,但长期逻辑正在重构
说实话,看到这个临床批件的消息时,我第一反应是——来得正是时候。当前市场对减肥药的关注度依然处于高位,尽管GLP-1赛道竞争日趋白热化,但投资者其实在等待下一个“破局点”。而BGM1812作为非GLP-1路径的新机制候选药,恰好提供了差异化想象空间。
从公司整体来看,博瑞医药的研发策略其实一直很清晰:不做简单跟随者,而是聚焦有技术壁垒的长周期项目。除了BGM1812,其自主研发的GLP-1/GIP双激动剂BGM0504也已在临床阶段,抗流感药磷酸奥司他韦实现商业化落地,肿瘤管线也有艾立布林等储备。这种“创新+仿制”双轮驱动的模式,在当下政策鼓励国产替代的大背景下,是有支撑力的。
但我也不回避问题。财务数据确实不容乐观: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0.5%,归母净利润更是暴跌超七成,管理费用却在上升,经营现金流难以覆盖资本开支。这说明公司在研发投入加码的同时,盈利能力正承受巨大压力。再加上股东户数激增、人均持股下降,反映出筹码趋于分散,短期情绪面并不稳固。
技术面上,股价近期处于50.8元支撑与59.4元压力之间震荡,主力资金五日净流出达2.42亿元,行业层面化学制药板块同样面临中期资金流出压力。这些都提醒我们,不能因单一事件就盲目乐观。
不过,我的判断是:博瑞的机会不在当下,而在未来12~18个月的临床进展兑现期。如果BGM1812在国内顺利推进II期数据读出,哪怕只是初步验证有效性,都有可能引发估值重估。尤其是在当前生物医药板块整体偏冷的环境下,一个具备全球领先潜力的品种尤为稀缺。
总的来说,这家公司像是一张尚未兑现的期权——风险高,但赔率也可能不错。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或许不必重仓押注,但值得放进观察清单,紧盯后续临床节点。毕竟,真正的价值拐点,往往藏在喧嚣之后的静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