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市公司悉数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机器人行业上市公司业绩排名也随之浮出水面。
《中国经营报》记者根据Wind机器人指数成份股筛选了34家主营业务是机器人的企业。统计结果发现,今年上半年,34家机器人企业的营业收入总额、净利润以及现金流总额合计较2024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同时,应收账款周转平均天数和存货周转平均天数也较2024年上半年有所下降。
记者注意到,2025年上半年,九号公司(689009.SH)的多项经营指标位列第一,而埃夫特(688165.SH)和机器人(300024.SZ)则多项指标排名较为靠后。
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机器人企业营收与净利润双增源于需求端扩张与供给端效能提升的双重驱动。全球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加速,中国的《“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及其他政策持续加码,新能源、汽车电子、半导体等行业对工业机器人需求激增,带动订单量价齐升。头部企业通过工艺优化、规模化生产及上游零部件自制率提升,有效摊薄单位成本,毛利率同比改善显著。部分企业拓展集成商业务,提供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增强盈利弹性,形成“需求—供给—盈利”的良性循环,推动业绩持续增长。
营收净利双升
Wind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34家机器人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达到547.58亿元,较2024年的486.15亿元上升了12.7%;2025年合计净利润37.33亿元,较2024年的28.39亿元上升了31.4%。其中,26家盈利,8家亏损。
具体来看,营业收入排名前十的机器人企业分别为九号公司、科沃斯、长虹华意、中信重工、埃斯顿、永创智能、博众精工、机器人、新时达和博实股份;净利润排名进入前十的公司分别为九号公司、科沃斯、博实股份、长虹华意、中信重工、博众精工、伟创电气、科远智慧、快克智能和佳士科技;而亏损较多的后十名企业分别为埃夫特、机器人、巨轮智能、利和兴、江苏北人、亿嘉和、福能东方、晶品特装、新时达和凯尔达。
对于今年上半年机器人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长现象,金鹰基金方面向记者指出,今年上半年机器人企业的整体业绩回暖,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复苏和产业需求的提升。一方面,下游制造业、汽车、3C电子等行业加大投资力度,推动了对机器人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国家层面大力推动“机器人+”应用场景,工厂自动化、物流仓储、医疗康养等新兴市场加速导入机器人产品。与此同时,部分龙头企业通过技术迭代和成本管控提升盈利能力,净利润增长幅度显著高于收入增长。此外,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积极拓展也带来了新增量。
济安研究院研究员万力认为,第一,机器人市场整体需求保持上升趋势,尤其在制造业、物流与服务业的自动化投入持续释放的背景下,疫情后制造业回暖与数字化升级战略加速,带动机器人销量与订单量同步增长;第二,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进步带来提效空间,机器人企业更加注重高附加值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投入升级,提升单机价值和毛利水平,也让盈利能力有一定改善;第三,整体供应链逐步恢复稳定,原材料价格回落,使得企业成本压力有所缓解。再加上部分机器人企业在产品结构上更加聚焦海外市场,汇率与差价也为利润增幅提供了一定支持。
“这是需求恢复、产品升级与成本控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体现行业正从疫情影响中稳步回归增长轨道。”万力说。
形成“盈利—现金流—增长”的良性循环
记者注意到,2025年上半年,这34家机器人企业的应收账款平均周转天数和平均存货周转天数均有所下降。其中,应收账款周转平均天数从2024年的187.06天下降到2025年的165.66天。存货周转天数从2024年的330.49天下降到2025年的286.61天。
对此,郭涛向记者指出,应收账款与存货周转天数下降反映供应链管理效率与市场议价能力提升。下游新能源、光伏等高景气行业客户占比上升,付款周期短于传统制造业,加速应收账款周转。企业强化信用风控,采用预付款或分阶段结算模式,收缩长账龄欠款比例。
“存货周转改善得益于精益生产模式普及。”郭涛表示,按单生产的柔性产线减少了滞压库存,核心部件国产化率提高缩短了采购周期,数字化系统实时匹配产销数据,降低了安全库存阈值,提升了整体运营效率。
金鹰基金方面表示,周转效率的提升主要体现了行业复苏带来的积极变化。一方面,下游客户订单兑现率提高,使得企业的回款速度加快,从而缩短了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另一方面,随着需求改善,企业产品出货更加顺畅,2023年行业承压时形成的库存逐步得到消化,存货周转天数因此下降。同时,不少企业通过供应链优化和数字化管理提升了运营效率,减少了资金占用。
万力分析称,第一,在订单回暖和市场信心提升的背景下,客户付款意愿增强,部分机器人企业也加强了对账期的管理或优化了销售合同条款,促使应收账款从账面快速回收。第二,库存天数大幅下降可能意味着企业在产销节奏上更精准。“第三,企业也可能采用数字化手段优化供应链管理,如智能预测、柔性生产调度等,使产能与市场同步匹配。这既有助于提升资金周转效率,也有助于释放现金流。”万力向记者指出。
从现金流表现看,2025年上半年,机器人上市公司的现金流状况明显好于2024年上半年。Wind数据显示,34家机器人企业在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合计约59.07亿元,较2024年的18.26亿元上涨了223.5%。
其中现金流表现较为突出的公司分别为九号公司、科沃斯、博众精工、长虹华意、福能东方、快克智能、华昌达、亚威股份和金奥博。
对于机器人企业现金流的改善,郭涛指出,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高增长体现盈利质量与运营健康度实质提升。销售收入转化为现金的能力增强,现销比例上升,合同能源管理及其他新模式减少了企业的垫资压力。经营性应付项目自然增长,利用供应商账期缓冲自身资金占用,政府补助、增值税留抵退税等阶段性政策红利集中释放。此外,深层逻辑在于行业从“烧钱抢市场”转向“造血式发展”,头部企业凭借技术壁垒构建正向现金流闭环,支撑可持续发展与研发投入,形成“盈利—现金流—增长”的良性循环。
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张思远向记者指出,第一,收入增长带动现金流入,机器人企业营收规模扩大直接增加经营现金流入;第二,应收账款回款改善,周转天数下降缩短现金周期,减少了资金占用,部分企业通过票据贴现加速现金流回笼;第三,存货周转效率提升释放了流动资金,行业存货规模同比增速低于营收增速。
九号公司多项指标胜出
记者注意到,九号公司的营业收入、净利润以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等多项指标在34家机器人企业中胜出。
九号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的营业收入为117.4亿元,同比增长76.1%;净利润为12.4亿元,同比增长108.5%。
万力认为,首先是该公司核心业务高速增长,电动两轮车销量239万台,收入68.23亿元,占营收的58%;割草机器人、全地形车等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7.2%,成为第二增长曲线。其次是盈利效率提升,九号公司的规模效应推动其上半年的净利率提升至10.7%,综合费用率下降4.5个百分点。最后是研发与渠道支撑,该公司研发投入5.22亿元,推出智能车机系统RideyGo!3.0;渠道覆盖8700家门店,线上“6·18”包揽六大平台销量冠军,实现全域增长。
而埃夫特和机器人两家公司的多项指标在34家企业中均处于排名靠后的位置。其中,埃夫特净利润位列倒数第一,机器人为倒数第二;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方面,机器人位列倒数第一,埃夫特是倒数第二。
埃夫特半年度报告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埃夫特实现营业收入5.08亿元,同比下降25.20%;归母净利润-1.52亿元,同比减少83.12%;扣非净利润亏损1.59亿元,同比减少54.69%。
机器人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6亿元,同比下降0.07%;净利润-9535.82万元,同比下降54.32%。
对于这两家公司上半年的业绩表现,万力表示,首先,两家公司可能仍处在产品结构调整阶段,旧产品利润低或新产品尚未形成规模,导致毛利率受压并影响利润。其次,可能存在应收账款积压或回款缓慢的情况,尤其是大型项目客户付款周期长,再加上库存积压,使得经营现金流承压。再者,如果这两家公司近期有较大资本性支出或扩产计划,如建厂或研发投入加大,短期会挤占现金流,影响经营表现;同时,如果并购或投资效果尚未显现,也可能被计入成本消化阶段,进一步影响净利润。
万力认为,总体而言,它们表现相对落后,反映的是企业在“市场节奏+业务结构调整+内部运营效率”组合中的短板,而非行业整体逆势。后续经营节奏与项目兑现情况,是观察它们是否回归增长轨道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