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讯】(记者赵玉)5月25日,“微光如炬向光而行”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光明区分会场暨2025深圳影视产业发展“凡星计划”小成本电影路演在光明区华强科技生态园“深圳市影视产业联合会(光明)创作拍摄基地”举办。
光明区华强科技生态园分会场汇聚全国影视产业专家,立足“文化+科技”双轮驱动,聚焦小成本电影发展,展示众多“小成本、正能量、大情怀”影视佳作,通过“政策扶持+科技赋能+产业协同”三位一体模式,为小成本电影构建全生命周期孵化体系,实现影视产业从创作到市场的创新闭环。文博会期间,深圳市影视产业联合会(光明)创作拍摄基地举办了《迳口村的暖阳》《插班生》《一村一校一老师》等优秀小成本电影发布;影视企业入驻创作拍摄基地“小成本电影战略合作签约”;启动“小成本电影创作攻略班”;“凡星计划小成本电影路演”——《台风经过》《空空如也》《错误的相遇》《水贝城寨》等14部来自深圳各影视企业的拍摄团队,与以汪天云编剧、彭名燕编剧、郑凯南等领衔的权威专家们进行深度对话;以及光影艺术生活节等活动。
“园区孵化+国际输出”模式获验证
华强科技生态园和深圳市影视产业联合会(光明)创作拍摄基地现场为拍摄《抚顺母亲》的李亚威创作团队、拍摄《小鸽子的家》的华梦影视代表颁发了“突出贡献奖”。李亚威创作团队与华强高新产业园联合出品的纪录片《抚顺母亲》先后荣获2022年第28届中国电视家协会、中国纪录片“系列片十佳作品”和2024加拿大金枫叶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两项重量级奖项;华梦影视打造的《小鸽子的家》更接连摘得瑞典国际电影节“最佳新晋导演”和莫斯科亚洲电影节“最佳亚洲导演”两项国际大奖。这些成就标志着光明区影视产业已成功构建“园区孵化+专业创作+国际输出”的创新发展模式,不仅验证了产业集群的培育成效,更开创了小成本影视作品走向国际市场的成功范式,为区域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标杆案例。
现场还举行了《迳口村的暖阳》《插班生》《一村一校一老师》3部影视新作发布会,这3部作品分别从文化传承、类型创新、社会关怀3个维度,共同构成中国小成本电影“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样本。据主办方透露,作品将于年内通过“凡星计划”进行全国巡演,推动优质内容下沉基层市场。
签约!“政企协”三位一体共筑小成本电影生态
现场还举办了影视企业入驻华强科技生态园深圳市影视产业联合会(光明)创作拍摄基地签约仪式。在深圳市影视产业联合会主导下,深圳市影视产业联合会(光明)创作拍摄基地、深圳华强高新产业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影视企业代表深圳国视影业传媒有限公司和深圳视角策划传媒有限公司3方达成战略合作,共同签署“小成本电影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签约成功构建了“政企协”三位一体的产业合作范式。这一合作标志着“科技赋能+产业集聚+内容创新”的新型影视生态系统的建立,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整合,形成从创作孵化到拍摄制作的完整产业闭环。该模式不仅强化了园区作为产业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更通过行业协会的平台效应激活了中小影视企业的创新动能,为中国小成本电影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合作样板。
“小成本电影创作攻略班”启动,托举电影新力量
现场还启动了“小成本电影创作攻略班”。该项目作为深圳“文艺精品创作工程”的重要组成,将依托深圳市影视产业联合会专业资源,构建“创意孵化—制作指导—市场对接”三位一体的培育体系,攻略班将集结业界顶尖导师,为青年影人打造从剧本到银幕的“全流程赋能加速器”。
14部小成本电影集结路演,“凡星计划”点亮创作星河
5月25日下午,在华强文化艺术中心举办了2025深圳影视产业发展“凡星计划”小成本电影路演,李亚威、汪天云、彭名燕、郑凯南等多位影视界专家齐聚一堂,为小成本电影的发展献计献策。《气吞万里》《插班生》《一村一校一老师》《极速救生》《橘子汽水》等电影的主创现场做了阐述,专家们从选题与剧本、制作与拍摄、创新与融合、地域与文化、发行与推广等多个角度给予了每部影片建议。
李亚威在结语中为在场创作者“泼冷水”“划红线”,直言“小成本电影不是理想主义者的自娱自乐”。小成本电影最忌“孤芳自赏”,她呼吁影视投资公司把眼睛睁大看市场。她透露“凡星计划”实行严格多轮评审制:“剧本必须经过二次路演、专家多轮把关才能开机,拍到一半救不回来的悲剧不能再发生!”针对资金难题,李亚威带来实质性利好:光明区已规划3000平方米影视创作基地,提供免费场景、设备及技术配套支持。“如有需要,可到深圳市影视产业联合会(光明)创作拍摄基地来拍摄。”李亚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