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特光电8亿元募投项目延期至2026年8月,近半资金仍闲置在账,市场关注其OLED材料产业化进度与资本效率。 公司最新披露的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显示,原定三年建成的“OLED终端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已两次延期,实施地点也有所调整,反映出行业需求波动下的审慎投资策略。
募资使用进度偏缓,超两亿资金仍存银行
根据公告,莱特光电2022年3月IPO募集资金净额为8.05亿元,截至2025年9月30日,累计投入约6.03亿元,账户结余资金达2.31亿元。其中,仅浦发银行和招商银行专户合计存放余额就超过2000万元,另有2亿元用于结构性存款理财。建设银行账户因项目推进已注销,显示出部分阶段工作的完成。
从用途看,募集资金主要用于“OLED终端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后者已全额投入,而前者承诺投资5.64亿元,实际仅投入3.61亿元,尚有2.02亿元差异,主因项目建设周期延长所致。
项目两度延期,反映行业现实压力
该项目最初计划2023年底完工,后分别于2023年底和2024年底两次延期,最终确定全部达产时间为2026年8月。公司解释称,受国内外经济形势、消费电子市场需求乏力及客户订单不及预期等因素影响,采取“边建设边投用”的谨慎节奏,以控制风险并优化资源配置。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底公司还新增全资子公司莱特电子位于西安长安产业园的厂房作为实施地点,意在整合生产布局、降低运营成本。这一调整表明,公司在产能规划上正进行动态优化,而非简单推进原定方案。
财务合规稳健,但市场更关注未来兑现能力
尽管投入节奏放缓,但公司强调募投项目继续实施具备必要性与可行性,且未出现被监管处罚或采取措施的情况。同时,通过现金管理方式对闲置资金进行保本理财操作,符合科创板监管要求。
结合近期融资数据来看,截至2025年11月中旬,莱特光电融资余额维持在2.1亿元左右,处于历史较高分位,说明市场对其成长性仍有一定期待。然而,投资者更关心的是:随着京东方、华星光电等下游面板厂逐步扩产,公司能否在2026年如期释放技术成果与产能,真正实现国产OLED材料的规模化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