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船特气控股股东派瑞科技近日获得中国船舶集团拨付的2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专项用于“电子特气研制”项目。由于中船特气目前暂不具备直接注资条件,这笔资金将通过控股股东以委托贷款形式,经由中船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向上市公司拨付。贷款金额为2亿元,期限3年,年利率仅0.5%,远低于市场水平。未来在条件成熟时,该笔贷款将转为对中船特气的股权投资。此项交易已构成关联交易,且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这笔资金的用途明确指向“央企产业焕新行动”中的电子特气研发,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方向。电子特气是半导体、显示面板等高端制造领域的关键材料,长期依赖进口,国产替代需求迫切。中船特气作为国内特种气体的重要供应商,承担此类项目具有战略意义。而从操作路径看,采用“先委托贷款、后转股”的方式,符合国资委关于国有资本金使用的规定——当子企业暂无法增资时,可通过委托贷款过渡,确保资金高效落地。
派瑞科技持有中船特气69.17%股权,是中国船舶集团下属第七一八研究所全资控股的企业,具备较强的产业背景和资源协调能力。中船财务则为同一实际控制人旗下的金融平台,提供内部资金调配服务。三方同属一个国资体系,交易结构清晰,风险可控。根据公告披露,过去12个月内类似委托贷款累计规模已达数亿元,说明这种资金运作模式已是常态化的内部协同机制。
看到这里,我倒是觉得这件事不能只看表面的资金流动。很多人可能会问:这不就是左手倒右手吗?但在我看来,这种低息、定向、可转股的委托贷款,恰恰体现了央企体系内对核心科技企业的精准输血逻辑。0.5%的利率几乎等于象征性计息,实质是变相补贴研发。相比公开市场融资的成本与不确定性,这种方式更稳定、更高效,也更能体现国家战略意志。
更重要的是,这笔钱不是白给的,它绑定了具体项目和转化路径——最终要转成股权。这意味着未来国有资产将以正式出资的形式进入上市公司,进一步夯实中船特气的资本基础。对于二级市场投资者而言,这不仅释放了集团持续支持的信号,也为公司中长期的技术投入提供了保障。
当然,也要理性看待。关联交易始终存在利益输送的潜在风险,尽管本次议案已履行独立董事审查等程序,但仍需持续关注后续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项目进展。但从当前信息来看,这笔交易既合规又务实,在国产替代的大背景下,或许正是这类“低调动作”,在悄然推动真正硬科技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