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彦技术(SH688132,股价18.19元,市值27.69亿元)筹划了半年的收购,最终以失败告终。
5月25日晚,邦彦技术宣布,由于交易相关方未能对本次交易的最终合作方案达成一致意见,经公司充分审慎研究及与交易相关方协商,公司拟终止本次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事项暨关联交易,并授权公司管理层办理终止相关事宜。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去年11月底,邦彦技术对外“官宣”拟向金证股份(SH600446,股价14.91元,市值141.1亿元)、章海新等16名交易对方购买深圳星网信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网信通)100%股权,并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当时公司称,收购星网信通是为了更快切入民品市场,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从体量上看,星网信通2022年、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的营收均高于邦彦技术。2024年,邦彦技术实现营收3.47亿元,同比增长91.98%;但归母净利润及扣非后净利润出现亏损。
5月26日,邦彦技术股价开盘即大跌,最终以14.68%的跌幅收盘。据悉,邦彦技术目前收入主要来自军工行业。如今并购星网信通失败后,公司的民品业务将如何发展,对公司业务“两条腿走路”的转型影响几何?

宣布资产收购终止,股价“应声”大跌
从时间轴上看,去年11月底,邦彦技术称正在筹划购买星网信通的控股权,同时募集配套资金。
去年12月2日晚,邦彦技术公布了收购星网信通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的预案。当时,邦彦技术称,标的资产的最终交易价格尚未确定。随后,邦彦技术陆续发布多个收购进展公告。
今年4月27日晚,邦彦技术的公告仍称,本次交易所涉及的审计、评估等工作尚未完成,公司尚未与交易对方签订正式的交易协议,具体交易方案仍在协商、论证中。
今年5月25日晚,邦彦技术宣布终止收购星网信通100%股权,原因是交易相关方未能就本次交易的最终合作方案达成一致意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5月26日开盘后,邦彦技术的股价大幅下挫,盘中最大跌幅达17.59%;截至收盘,股价有所回升,跌幅收窄至14.68%。
值得注意的是,单从营收规模看,星网信通的体量比邦彦技术大。根据此前公司披露,2022年、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星网信通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23亿元、6.33亿元和3.0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62.12万元、4698.72万元和3089.41万元;同期,邦彦技术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70亿元、1.81亿元和2.1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11.78万元、-5225.08万元和3841.49万元。
从净利润规模看,2023年,星网信通“跑赢”邦彦技术。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邦彦技术净利润为-3660.52万元,仍处于亏损状态。
民品业务发展得如何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邦彦技术对于收购星网信通其实寄予厚望。当时,公司称,收购星网信通主要是为公司开辟军工领域之外的第二增长曲线。
邦彦技术于2022年登陆科创板,上市之时,公司主要业务收入基本来自军工领域。数据显示,2022年、2023年及2024年,邦彦技术来自军工领域的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97.90%、81.49%和87.40%。
邦彦技术于2023年提出“稳军工、创民品、开新局”的经营方针——这一年,邦彦技术因客户交付节奏及验收延迟影响,营收同比腰斩,净利润由盈转亏。
2023年以来,邦彦技术加大对民品业务的投入和拓展,开辟了民品产品线赛道。为此,公司在电力专网产品基础上,还规划了三个产品,分别是面向民品方面的分布式音视频控制系统、邦彦云PC(个人电脑)以及AI Agent(智能体)。
2024年,邦彦技术民品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加1041.98万元,公司称“转型成效初步显现”。从2024年年报看,邦彦技术正持续加大对新产品线云PC及AI Agent的研发投入。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为7239.46万元,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20.87%。
如果没有意外,本次收购星网信通股权完成后,公司的民品业务体量将会迅速提升,公司的“两条腿”转型也可真正实现。
今年一季度,邦彦技术实现营收2770.58万元,同比大幅减少78.38%;归母净利润为-2720.56万元,同比由盈转亏。
5月26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本次终止收购对公司转型可能带来的影响、后续有无其他并购规划,以及如何改善公司业绩等问题,致电邦彦技术董秘办公室。相关人士称,暂时不太方便接受采访,相关信息不太方便透露,具体以公告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