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办公刚刚扔下了一枚“AI炸弹”。
11月25日,公司在“WPS 365 AI协同办公大会”上一口气发布了智能文档库、数字员工2.0、团队空间、AIPPT等一系列AI新产品,并正式宣布WPS 365升级为全球一站式AI协同办公平台。这不只是功能叠加,而是试图重构企业办公的底层逻辑——从工具到“企业大脑”的载体。
CEO章庆元在现场明确表示,未来的协同办公软件要成为“知识的容器”“数字员工的载体”和“能力输出方”。他提出的“企业大脑”概念,由大模型驱动、API作为执行“手脚”,并必须融合企业的私域知识。而金山办公的目标,就是帮助企业把散落在聊天、邮件、会议纪要里的非结构化数据,变成可被AI调用的知识资产。比如,WPS智能文档库支持一键拖拽文件自动治理数据;数字员工“小K同学”能像真人一样参与群聊、整理项目时间线、甚至完成OA预审;团队空间则把项目相关的沟通、文档、会议全部聚合,内置AI助手实现自然语言交互。
值得注意的是,副总裁王冬提到,当前AI落地是渐进式的,必须选择“小切口+高价值”场景切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不少客户案例仍集中在传统办公环节——AI不是一蹴而就的颠覆,而是从具体痛点出发的持续优化。与此同时,国产算力适配仍是挑战,金山办公正与华为紧密合作,在信创环境中构建原生私有化部署能力。
和微软不一样,WPS在走自己的路
我一直在想,同样是做AI办公平台,金山办公和微软的本质差异在哪?答案或许就在工作习惯里。王冬说得直接:海外企业依赖邮件流转,而中国用户更习惯在即时通讯工具中完成协作。这意味着,WPS 365的核心任务不是复制Outlook+Teams的路径,而是要把微信式的工作流——碎片化、高频次、强互动的信息流——系统化地沉淀为知识。
这恰恰是它的本土优势。当企业内部充斥着成千上万条群聊记录时,谁能更快地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谁就掌握了AI时代的“燃料”。而WPS 365通过团队空间+智能搜索+KAG(知识增强生成)架构,正在打造一条专属于中文办公场景的知识炼金术。
更关键的是成本与整合效率。王冬提到,WPS 365相当于整合了“Office+Zoom+Adobe PDF”等多套系统,但总体拥有成本不到行业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这种“一站式”方案降低了AI门槛;对大型企业,则提供了安全可控的私有化部署选项,尤其是“轻舟”引擎支持全栈信创适配,契合当前政企市场的刚需。
从财报看,WPS365业务同比增长71.61%,虽占比仍只有13.22%,但增速远超个人业务。这说明B端转型已在加速。我认为,金山办公真正的价值,可能不再只是那个写文档的WPS,而是未来中国企业构建“企业大脑”时绕不开的一块底座。它不只卖功能,更在输出AI时代的新办公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