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暴涨35%,市值冲上593亿,东芯股份突然被推上风口。但就在市场热议其参股公司拿下大单之际,公司一纸公告泼下冷水:没有订单,也没有收入,一切还只是框架协议。
11月27日晚间,东芯股份(688110)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明确表示,旗下参股企业上海砺算科技虽与某国内领先云计算服务商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但截至目前尚未签署任何具体订单,更未产生收入。此前有投资者在社区中传播“砺算科技已签订数千万元GPU芯片采购协议”的消息,直接点燃了二级市场情绪。然而事实是,这份协议仅具合作意向性质,后续是否落地仍存巨大不确定性。
这波行情来得迅猛。下半年以来,东芯股份股价累计涨幅高达337%,近两个交易日再度拉升35%。而从龙虎榜数据看,资金博弈极为激烈——高盛上海浦东大道、国泰君安证券总部、瑞银上海花园石桥路等席位同时出现在买卖双方榜单,典型的游资快进快出模式,显示出短期炒作特征明显。
我注意到一个关键点:东芯股份自身仍在亏损。财报显示,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3521.58万元,全年预计也将处于亏损状态。尽管下游需求有所回暖,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但内外部经营环境并无重大变化。也就是说,这一轮股价飙升,并非源于基本面反转,而是完全由外部投资和市场预期驱动。
而它押注的上海砺算,正是这场故事的核心。今年9月,东芯出资2.11亿元增资获得其约35.87%股权,布局“存、算、联”一体化战略。砺算首款自研GPU“7G100”目前尚在送样测试阶段,产品应用集中在云游戏、云渲染、AIPC等领域,并不涉及当前最火热的大模型算力集群。公司在公告中也坦承:国产GPU整体技术水平与英伟达、AMD差距显著,生态薄弱,产业化进程充满挑战。
说实话,我对这种“故事驱动型”行情持谨慎态度。资本市场喜欢讲未来,但未来不能替代当下。一家上市公司若基本面仍在泥潭中挣扎,仅凭一份框架协议就被炒到逼近历史高点,风险已在积聚。尤其当游资主导、成交额两日高达140亿元时,普通人入场更像是接棒击鼓传花。
我不是否定国产GPU的发展前景,恰恰相反,我看好长期替代机会。但短期来看,市场情绪显然跑得太快。对于东芯而言,真正的考验不是今天涨了多少,而是明天能不能拿出实实在在的订单和业绩。在此之前,所有狂欢都值得冷静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