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4-29 20:02:50 股吧网页版
东芯股份营收大增两成,毛利率却不足15%,如何抗衡三星、美光?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孙华秋


K图 688110_0

  【导语】

  4月23日,存储芯片厂商东芯股份(688110.SH)发布了2024年年报。

  年报显示,2024年,东芯股份尽管营收同比增长20.80%至6.41亿元,但归母净利润亏损1.67亿元,已连续两年陷入亏损的困局。

  如今,这家深耕中小容量存储芯片的企业,正面临同国际巨头与本土厂商的双重竞争。行业价格战亦进入白热化阶段。

  4月25—27日,就持续亏损、新产品商业化等问题,时代商业研究院向东芯股份证券部发函并致电询问。其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回复称,目前公司处于静默期,暂不接受媒体采访和调研。

  【摘要】

  1.深陷价格战泥潭,连亏两年。2022年以来,半导体行业步入下行周期,市场需求疲软。在此背景下,三星、美光等国际存储巨头采取降价策略抢占市场份额,同时,国内同行也在不断扩产,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受此影响,2023—2024年,东芯股份均处于亏损状态。

  2.锚定车规级芯片战略突围。面对当前困境,东芯股份选择以战略突围破局。其将车规级芯片作为核心增长点,通过技术纵深拓展与多元化布局,试图开辟新赛道。

  3.关注研发成果转化和客户订单落地。时代商业研究院认为,东芯股份当前面临的短期亏损,是逆周期研发投入与市场拓展的必经阶段。这场破局之战的胜负手,在于东芯股份能否将研发投入转化为市场份额,将客户认证转化为规模收入,在半导体国产化浪潮中从“跟随者”升级为“生态构建者”。

  【正文】

  一、深陷价格战泥潭,连亏两年

  目前,东芯股份主要聚焦于中小容量存储芯片领域,向客户提供4Gb+4Gb、8Gb+8Gb、16Gb+16Gb等组合的多芯片封装存储器(MCP)产品,主要应用于5G通信模块、车载模块等领域。

  2022年以来,半导体行业步入下行周期,市场需求显著疲软。在此背景下,三星、美光等国际存储巨头凭借规模效应与技术壁垒,采取降价策略抢占市场份额;与此同时,兆易创新(603986.SH)、北京君正(300223.SZ)等国内同行乘半导体国产化的东风,不断扩大产能,导致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

  在内外竞争的双重压力下,东芯股份业绩明显承压。财报显示,2022—2024年,东芯股份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46亿元、5.31亿元、6.4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6亿元、-3.06亿元、-1.67亿元。

  其中,2024年,得益于网络通信、消费电子等下游市场需求触底回升,东芯股份的产品销量迎来阶段性反弹,带动营业收入同比大增20.80%至6.41亿元。

  在利润端,同期,受研发费用持续加大,“三费”(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增长,以及确认部分投资亏损的影响,东芯股份延续2023年的亏损态势,归母净利润为-1.67亿元,但亏损额同比有所收窄。

  这种“量增利减”的尴尬,暴露出中小厂商在巨头博弈中的被动地位。从另一个角度看,东芯股份亏损的背后,是成本与需求的角力。

  2024年,东芯股份的毛利率回升至13.99%,看似传递积极信号,却仍不足2021年峰值(42.12%)的三分之一。这组数据勾勒出一个残酷现实:即便通过产品结构优化与成本管控暂时稳住毛利率,国际巨头的技术壁垒与规模定价权,仍像无形枷锁限制着东芯股份的盈利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研发投入的持续高企,叠加“三费”增长与投资亏损,正在考验东芯股份的现金流续航能力。2024年,东芯股份的经营现金流净额为-2.78亿元,自2022年以来连续三年呈净流出态势。

  时代商业研究院认为,东芯股份的困境恰是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重构期的缩影。在半导体国产化进程遭遇国际巨头的“价格屠刀”,叠加技术突破需要持续烧钱而市场回报周期漫长的双重压力下,中小厂商的战略定力与资源整合能力正面临终极考验。2024年,东芯股份的营收反弹虽显韧性,却未触及根本矛盾:在存储芯片这个“规模即话语权”的赛道,该如何突破“高端失守、中低端混战”的格局?

  二、破局:锚定车规级芯片,构建第二增长极

  面对当前困境,东芯股份选择以战略突围破局。该公司将车规级芯片作为核心增长点,通过技术纵深拓展与多元化布局,试图开辟新赛道。这一抉择,既是对消费电子市场周期性疲软的主动规避,更是对汽车智能化浪潮下万亿级芯片需求的卡位。

  车规级芯片的高门槛,率先体现在研发投入的强度与持续性上。年报显示,2024年,东芯股份的研发费用飙升至2.13亿元,占营收的比重达33.27%,同比增长17.02%。

  如此高比例的研发投入,折射出东芯股份突破技术壁垒的决心。在核心存储领域,东芯股份持续推进1xnm闪存产品的风险量产,2xnm制程闪存产品研发迭代同步加速,产品料号不断丰富。

  同时,东芯股份在已量产的DDR3(L)、LPDDR1、LPDDR2、PSRAM等产品基础上,持续进行新产品的研发。目前,该公司设计研发的LPDDR4x产品已进入量产阶段,覆盖了从消费电子到工业和汽车电子的多元化场景。

  车规级认证与客户导入,是打开市场的关键钥匙。年报显示,2024年,东芯股份成功跻身国内多家整车厂供应链白名单,并完成多家境内外一级汽车供应商(Tier1)的资质导入,实现车规产品实质性的开拓。

  东芯股份在年报中表示,2025年,公司预计SLC NAND Flash、NOR Flash以及MCP等产品陆续有更多料号通过AEC-Q100的验证,将适用于要求更为严苛的车规级应用环境。

  上述系列动作,本质上是东芯股份在构建“技术+认证+客户”的三重壁垒,为后续产品放量奠定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东芯的破局思路不只在于垂直深耕存储芯片,更在于构建多元化产品生态。

  2024年,东芯股份设立子公司上海亿芯通感技术有限公司,专攻Wi-Fi7无线通信芯片,瞄准车载无线连接、智能座舱等高速增长领域。Wi-Fi7的低时延、高带宽特性,恰好匹配车联网数据传输需求,与存储产品形成场景协同。

  同年,东芯股份以2亿元战略投资砺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布局高性能GPU赛道,颇具前瞻性。

  随着汽车智能化进入“算力竞争”阶段,GPU在自动驾驶算法训练、车规级AI芯片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入局GPU赛道,标志着东芯股份从单一存储供应商向“存储+计算”生态构建者的角色升级。

  年报显示,砺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G100芯片已于2025年初进入流片阶段。这预示着双方在技术与生态上的协同即将落地,未来有望形成“存储赋能计算,计算反哺存储”的技术闭环。

  三、核心观点关注研发成果转化和客户订单落地

  时代商业研究院认为,东芯股份当前面临的短期亏损,是逆周期研发投入与市场拓展的必经阶段。当消费电子存储市场陷入价格红海,汽车智能化带来的增量市场恰是破局的关键战略支点。

  目前,美光、三星等国际巨头虽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但在中小容量存储领域存在本土化服务短板,这为国产厂商留下机会窗口。且不同于消费电子市场的价格混战,车规级芯片更看重技术稳定性与供应链安全。东芯股份的竞争优势,在于其聚焦中小容量车规存储,避开与巨头的正面交锋,同时通过Wi-Fi7、GPU等关联领域的协同研发,以“技术纵深+场景渗透”构建差异化产品矩阵,未来有望在行业周期波动中实现穿越。

  这场破局之战的胜负手,在于东芯股份能否将研发投入转化为市场份额,将客户认证转化为规模收入,在半导体国产化浪潮中从“跟随者”升级为“生态构建者”。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