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达膜刚刚宣布,拟使用不超过7亿元的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这笔钱来自2019年首次公开发行所募集的资金,目前尚未投入具体项目的部分。公司计划将这笔资金用于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低风险的产品,比如结构性存款、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目的很明确——在不影响募投项目推进的前提下,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为股东多赚点收益。
从公告来看,这笔操作已经通过董事会及相关专门委员会审议,保荐机构也出具了同意意见,程序合规,无需再提交股东大会表决。截至2025年10月31日,公司累计募集资金净额约14.5亿元,此次用于现金管理的额度占总额的45.93%,比例不低但尚属可控范围。具体投向包括交通银行、光大银行、农业银行等机构的大额存单和结构性存款,期限最长不超过12个月,预期年化收益率在1.6%到3.1%之间,整体偏向稳健型配置。
看到这个消息时,我第一反应是:这家公司确实有闲钱,而且管得挺谨慎。毕竟现在很多企业还在为现金流发愁,三达膜却能拿出近7个亿做理财,说明它的募投节奏相对宽松,财务安排也比较从容。结合它今年前三季度的数据——营收11.56亿,同比增长11%;归母净利润2.98亿,增幅高达40.2%,可以看出主业正在稳步释放利润。水务运营+膜技术应用构成其核心收入来源,合计占比接近99%,业务结构清晰,抗周期能力也在增强。
不过我也注意到一个细节:尽管业绩不错,股价表现温和上涨,但主力资金近期呈现净流出状态。这让我有点琢磨——市场是不是对这种“拿闲钱买存款”的操作有些审美疲劳?毕竟,把大量募集资金长期滞留于理财账户,虽合法合规,但也可能被解读为项目推进缓慢或缺乏高回报投资机会。
但换个角度看,与其盲目扩张、上马低效项目,不如先把钱管好。尤其是在当前利率环境下,锁定3%左右的无风险收益,并不算差。我对三达膜的态度偏中性偏乐观:它不是那种爆发式增长的题材股,而更像一个踏实干活、懂得节制的成长型选手。如果你追求的是稳定兑现、持续分红的企业,那它的逻辑是成立的。只是别指望它短期内讲出什么惊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