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有望重塑” vs “短期资金或被分流”
“中际旭创登陆港股,将打开估值新空间,吸引全球长线资金重新定价中国光模块龙头。”
“赴港上市可能引发A股流动性稀释,若发行节奏过快,不排除短期股价承压。”
事件概述
全球光模块龙头企业中际旭创(300308.SZ)近日公告,董事会已审议通过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议案。此举正值AI算力需求爆发推动光模块行业进入“超级周期”,公司拟通过“A+H”双平台拓宽融资渠道、提升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其在高速光模块(如800G/1.6T)市场的领先地位。光模块因AI算力升级从数据中心“辅助组件”跃升为“必需品”,增速甚至超越GPU等核心芯片。据LightCounting报告,2025年Q3以太网光模块和DWDM设备销售超预期,云计算资本开支持续上修。中际旭创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50.05亿元,同比增长44.43%;净利润71.32亿元,同比增长90.05%,业绩表现强劲。
事件分析及观点罗列
中际旭创赴港上市将提升公司估值并吸引全球资金关注,同时增强投资者对光模块行业的信心。 公司作为光模块龙头,借助香港市场的差异化定价逻辑有望获得更合理估值,提升股东价值。香港成熟的资本市场和国际投资者结构有助于吸引全球长线资金流入。行业需求爆发(如800G/1.6T光模块需求激增)和公司技术优势(硅光自研、市占率超50%)强化了市场对其前景的乐观预期。
赴港上市可能带来短期股价波动和市场分流风险,需关注资金面与技术路径的潜在影响。 市场情绪或导致股价回调,若上市进展不及预期可能引发投资者抛售。A股资金可能分流至港股,影响板块短期流动性。1.6T技术量产进度及竞争对手动态(如新易盛)可能改变行业格局。
中际旭创拟赴港上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拓宽融资渠道并加速全球化布局。 借助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公司可为下一代光模块技术研发及产能扩张储备资金,应对AI算力升级带来的市场需求。通过港股上市,中际旭创能够提升国际市场知名度与投资者认可度,助力拓展海外客户与供应链布局。同时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为长期全球化运营奠定基础。
中际旭创赴港上市可能引发行业连锁反应,推动资源向技术领先者集中。 若顺利上市,将成为年内港股市场迎来的最大型中国科技制造企业之一,提升国内企业在全球产业链的话语权。业内预计其他头部企业可能加速推进国际化资本布局,进一步推动行业资源向技术领先者集中。
相关题材及人气个股
该事件凸显AI算力基础设施的核心地位,带动市场对上游芯片及关键器件环节的关注。其中,晶晨股份(688099)作为AI芯片领域的高成长性设计企业受到资金青睐。
公司主营多媒体智能终端SoC芯片,广泛应用于智能电视、机顶盒、AI音视频等场景,是国内少数具备全系列智能芯片布局的本土厂商。近年来重点发力AI边缘计算领域,其AI算力芯片已适配多种大模型终端应用,支持本地化推理,在智能家居、机器人等新兴场景中加速落地。
近期市场关注度显著提升,资金面表现活跃。据同花顺iFind数据,公司连续多日获融资买入大幅增长——11月18日单日融资买入达4.61亿元,为连续第二日增长率超50%,显示杠杆资金加速进场。截至11月20日,两融余额攀升至约9.34亿元,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接近3%,处于历史高位水平,反映市场情绪偏向积极。
ETF资金持续净流入,机构配置意愿增强。11月14日至11月20日期间,持仓晶晨股份的ETF资金连续多日净流入,其中11月20日当日净流入达4548.15万元,3日累计净流入超5700万元。重仓该股的科创AIETF(588790)、人工智能ETF科创(588760)等产品申购资金稳步增加,表明AI主题基金正在加码配置该公司,凸显其在“AI芯片”题材中的核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