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服务器需求爆发正掀起一场半导体产业链的连锁反应,存储芯片价格持续上涨,直接点燃市场情绪。今日A股虽整体低开,但人工智能板块逆势走强,晶晨股份大涨超7%,多只AI概念股集体上扬,背后是国产算力生态加速重构的深刻信号。
存储涨价背后的AI算力热潮
当前存储芯片供应紧张,价格维持高位,核心驱动力正是AI服务器需求的集中释放。海光信息在业绩说明会上明确指出,AI服务器的爆发式增长带动了对高性能存储的旺盛需求,进而推高成本。作为国内少数同时具备高端CPU与DCU(AI加速)能力的厂商,海光信息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54.65%,净利润增长28.56%,其深算系列DCU芯片已在医疗、天文等高算力场景实现落地,处理中国天眼FAST数据时效率较传统CPU提升超百倍,凸显国产AI算力的实际应用价值。
这一趋势不仅体现在海光,中芯国际也表示当前模拟与存储类订单饱满,行业存在供应缺口。江海证券指出,AI基建投入与自主可控战略双轮驱动下,国产AI芯片正迎来广阔空间。科创芯片ETF、人工智能AIETF等产品资金流入明显,反映出资本对算力底层技术的高度关注。
产业链整合加速构建全栈生态
更深层次的变化在于产业链的纵向整合。海光信息正积极推进与中科曙光的战略重组,拟通过1:0.5525的换股比例实现合并,目标是打造“芯片—整机—解决方案”的全栈国产算力生态。中原证券认为,此举是“硬软件协同”的关键一步,有望加速国产算力在政务、金融等关键行业的渗透。
中科曙光近期发布的单机柜640卡超节点scaleX640,正是这一生态布局的技术体现——通过系统级创新实现高密度、低时延的算力部署,支撑万卡级集群扩展。而海光深算三号研发进展顺利,算子覆盖度超99%,支持主流AI框架“零成本迁移”,为上层应用提供了稳定高效的底层支撑。
我们观察到,从晶晨股份的智能终端SoC,到海光的AI加速芯片,再到中科曙光的服务器与算力中心,一条贯穿“端-边-云”的国产AI产业链正在加速成形。尽管需关注存储成本上升对下游厂商的压力,但长期来看,国产算力自主化趋势已不可逆转,技术创新与生态协同将成为下一阶段竞争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