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合同终止,3.2亿收入落空
京源环保子公司签订的重大算力项目合同正式终止,直接导致公司预计将损失约3.23亿元的营收预期。根据中证鹏元于2025年10月17日发布的公告,京源环保全资子公司南通京源云计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京源云计算”)原与客户R公司签署了一份算力集群建设项目承包合同,合同约定在2025年内完成交付后一次性确认收入约3.2026亿元,加上后续5年运维服务分摊收入约283万元,合计影响营收达3.23亿元。项目毛利率预计在9%-10%之间。
尽管该合同已终止,且双方确认互不追责、无争议,但中证鹏元明确指出,该合同并未实际履行,因此不会对当前已确认的财务数据产生直接影响。不过,这笔原本被寄予厚望的收入将不再纳入公司未来业绩预测。值得注意的是,云计算服务属于京源环保在传统工业水处理业务之外拓展的非主营业务,此次项目的终止也引发了市场对其新业务拓展能力的担忧。
我怎么看这件事
说实话,看到这个消息我第一反应是意外,但细想之后又觉得并不突兀。3.2亿不是小数目,对于一家年营收规模不算特别大的科创板企业来说,相当于凭空少掉一块关键拼图。虽然中证鹏元维持了公司主体和债券的“A级稳定”评级,但我认为这更多是基于其传统水务业务的基本盘尚稳,而非对新业务前景的认可。
在我看来,这次终止暴露出两个问题:一是公司在跨行业承接大型项目时,可能在合同条款设计或执行路径上存在模糊地带,导致“因履行标准理解差异”而流产;二是非主业转型的风险正在显现。从工业环保跨界到算力集群建设,技术门槛、客户关系、项目管理都完全不同,不能仅靠一纸合同就押注增长。
再看资金面,主力资金近期持续净流出,股价也处于震荡下行通道,技术指标显示空方占优,说明市场已经用脚投票。更值得警惕的是财务评估中提到的“货币资金/总资产比例较低”、“受限资金大幅增长”,意味着公司现金流并不宽裕,一旦新业务无法造血,压力会迅速传导至主业。
所以我认为,京源环保眼下最需要做的,不是急于寻找下一个“大单”,而是厘清战略边界,稳住基本盘。算力概念虽热,但若缺乏核心能力和资源匹配,盲目切入只会增加不确定性。投资者也应理性看待这类转型故事,别让一个未兑现的合同预期,掩盖了基本面的真实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