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荆科技46亿定增背后的半导体行业信号
今天拓荆科技的公告在半导体圈激起不小水花——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资46亿元,主要用于高端设备产业化基地和研发中心建设。作为国内薄膜沉积设备龙头,这个动作或许暗示着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正在进入新一轮加速期。
募资投向折射行业趋势
从公告细节看,这次募资主要砸向三个方向:15亿扩建沈阳生产基地、20亿投入上海临港和沈阳的研发中心、11亿补充流动资金。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研发投入占比超过四成,且明确提到要攻关PE-ALD、先进PECVD等前沿技术。这恰好对应着当前晶圆厂向更先进制程迈进时对薄膜均匀性和精度的高要求。
我观察到,近期像苏大维格这类企业也在通过并购加码半导体检测设备,说明行业已从单点突破转向全链条布局。拓荆选择此时扩产,可能是预判到国内晶圆厂扩建潮带来的设备需求。毕竟薄膜沉积设备占晶圆厂投资额的15%-20%,而目前国产化率仍是个位数。
大基金三期加持的想象空间
公告里还有个隐藏彩蛋:大基金三期通过子公司国投集新参与了拓荆键科的增资。虽然标的公司目前营收规模尚小,但大基金的入场往往意味着长期产业布局。结合拓荆在三维集成键合设备的布局,这或许是为chiplet等先进封装技术储备产能。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半导体设备行业存在明显的"研发-验证-量产"长周期特性。拓荆在公告中也坦言,短期可能存在即期回报摊薄风险。特别是其应收账款占比近年持续攀升,今年上半年已达营收的57%,这种"纸面利润"特征需要投资者保持警惕。
板块联动的启示
今天科创半导体ETF的走势很有意思——虽然拓荆自身涨幅仅1.13%,但天岳先进、晶升股份等材料端个股表现更活跃。这种"设备点火、材料跟涨"的联动,可能反映市场对半导体产业链复苏的预期正在扩散。
但要注意,不同于消费电子,半导体设备行业的业绩兑现往往滞后订单6-12个月。当前板块热度更多是受国产替代叙事驱动,后续还需观察具体企业的订单落地情况和毛利率变化。就像苏大维格收购检测企业后,市场也需要时间验证其协同效应。
风险与机遇并存
站在投资者角度,这类高端装备企业的价值评估需要多维考量:既要看技术壁垒和客户粘性,也要关注研发费用资本化处理等财务细节。特别是拓荆目前负债率已近70%,大规模扩产后的产能消化能力至关重要。
我个人会持续关注两个指标:一是PECVD设备在存储芯片厂的验证进度,二是ALD设备在逻辑芯片厂的重复订单比例。毕竟在半导体这个强周期行业,真正的龙头往往能在下行期依然保持客户黏性。各位读者不妨也把这些因素纳入自己的观察清单,但切记投资决策需独立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