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荆科技要砸46亿干大事了——就在昨天,这家公司正式披露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的修订方案,计划募集资金不超过46亿元,全部投向半导体设备主业。这笔钱不是用来“救急”,而是实打实地搞产业化、做研发、补流动资金,目标很明确:抢国产替代的窗口期,把技术护城河挖得更深。
这46亿怎么花?分三块。首先是15亿投向“高端半导体设备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落地在沈阳浑南区。这里将新建洁净车间、立体仓库和测试实验室,引入智能化产线,目标是解决薄膜沉积设备未来可能面临的产能瓶颈。项目总投资约17.68亿,建设周期5年,目前土地、规划等手续已基本齐备,说明不是画饼,而是已经进入实质推进阶段。
第二笔更重,20亿将用于“前沿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分别由子公司拓荆创益(沈阳)和拓荆上海实施,覆盖PE-ALD、Thermal-ALD、先进PECVD、沟槽填充CVD等核心技术方向。这些技术直接服务于先进逻辑芯片、高密度存储和三维集成等前沿领域。研发中心设在上海临港和沈阳两地,既利用长三角的技术生态优势,也强化东北本土制造根基。整个研发项目周期3年,总投资20.92亿,几乎与募资总额持平,足见公司对技术迭代的重视程度。
剩下的11亿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别小看这一项——半导体设备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行业,随着拓荆科技近年来营收快速增长,运营资金压力也在上升。这笔钱能有效优化财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确保研发和交付不因现金流问题掉链子。
我一直在关注拓荆科技,这家公司有几个点让我觉得它走得稳。第一,它是国内少数真正实现PECVD、ALD等关键薄膜设备量产的企业,客户覆盖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主流晶圆厂;第二,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研发人员占比超40%,累计申请专利近2000项,技术底子厚;第三,这次募资没有分散投向非主业,而是聚焦核心业务链条,从产能到研发再到资金保障,形成闭环,战略清晰度很高。
更值得注意的是,大基金三期此前已入股拓荆,而此次募投又进一步加码,说明国家层面对半导体设备自主可控的支持不是口号,而是真金白银地落地。在全球供应链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像拓荆这样的平台型设备企业,正站在国产替代的主航道上。
说到底,46亿不是小数目,但它背后的逻辑更值得琢磨: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再融资,而是一次系统性升级。如果项目顺利推进,拓荆科技有望从“国产替代参与者”向“技术引领者”迈出关键一步。对我而言,这种专注主业、脚踏实地搞硬科技的公司,才真正值得长期盯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