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基金要减持拓荆科技了,最多不超过3%。这个消息一出,市场立马有了反应——今天拓荆科技股价下跌3.5%,成交额接近15亿,显然是有资金在快速调整仓位。根据公司最新公告,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也就是常说的“大基金”)目前持有拓荆科技股份5502.67万股,占总股本的19.57%,是第一大股东。这次计划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在2025年12月12日到2026年3月11日之间,减持不超过843.49万股,也就是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理由写得很清楚:基于自身经营管理需要。
这次减持并不意外
从公开信息来看,大基金此次减持完全合规,也符合其过往的操作逻辑。它所持股份全部为首发前取得,早已过锁定期,且此前从未减持过。而且这次只走大宗交易,不会直接冲击二级市场。更重要的是,减持后大基金仍持股约16.57%,依然是重要股东。这种“小步慢走”式的退出,更像是一个成熟产业基金的正常操作,而非看空企业前景。
但我得说,我其实不把这当成利空信号。相反,我认为这是中国半导体投资进入新阶段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大基金早期重金投入像拓荆科技这样的设备企业,是在填补国产空白;如今这些公司已经成长起来——三季度营收、利润双双大幅增长,PECVD在国内市占率超80%,ALD也打入14nm以下先进制程,全球市场份额稳居前十。这个时候,大基金适度退出,既能实现部分回报,也能让股权结构更市场化,对行业长期发展反而是好事。
当然,短期情绪影响没法避免。尤其是拓荆科技当前估值本身就不低,PE-TTM高于行业平均,叠加大股东减持预期,波动自然会放大。但我觉得真正值得关心的,不是这次减持,而是拓荆科技作为国产半导体设备龙头,是否还能持续兑现技术突破和订单落地。只要主业继续放量,客户结构逐步多元化(比如减少对恒运昌这类关联方的高度依赖),那么阶段性资本退出带来的压力,终归会被基本面消化。
说到底,大基金开始减持,恰恰说明中国半导体已经从“投不投得到”走向了“退不退得出”的新周期。这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更成熟生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