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芯微要上港股了,而且一出手就是大动作——拟全球发售1906.84万股H股,最高定价116港元/股。这个消息在今天早上迅速传开,瞬间点燃市场关注。按照计划,公司预计12月4日确定发行价,H股将在12月8日正式开始交易。此次发行中,香港本地只占约一成,190.69万股用于公开发售,剩下的1716.15万股全部面向国际投资者配售。很明显,这是一次以引入国际资本为主要目标的资本运作。
从A股到港股:双线布局的野心
纳芯微作为国内模拟芯片设计领域的代表企业之一,主营业务覆盖信号链、电源管理和传感器三大方向,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和新能源等高增长赛道均有深度布局。今年前三季度营收达23.66亿元,同比增长73.18%,虽然归母净利润仍为亏损(-1.40亿元),但同比减亏超过六成,趋势明显向好。尤其是车规级芯片已有产品通过主流整车厂验证并进入小批量出货阶段,这对长期依赖进口替代的国内半导体行业来说,是个积极信号。
我一直在跟踪这家公司的动向,说实话,这次港股IPO并不意外。早在A股科创板上市后,纳芯微就表现出强烈的扩张意愿:推新品、建封测产线、拓展客户验证周期。如今选择赴港二次上市,我认为核心目的有三:一是拓宽融资渠道,尤其是在当前国产半导体受政策支持的大环境下,多一个资本市场背书意味着更强的资源整合能力;二是提升国际 visibility,吸引更多海外机构投资者关注;三是为后续可能的全球化业务铺路,比如并购或设立海外研发中心。
市场情绪偏谨慎,但长期逻辑未变
不过从短期市场反应来看,情绪似乎并不算热烈。最新股价报149.62元,下跌1.57%,成交量175.53万手,成交额2.65亿。技术面上看,当前压力位在154.22元附近,距离现价不算远,但主力并未控盘,筹码较为分散,加上近期部分公募基金如兴全合润、银河创新混合等已经退出十大流通股东名单,说明机构也在调仓观望。
但我认为,不能因此否定其长期价值。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新进成为第四大流通股东,持股超600万股,这往往是北向资金或外资通道的动作,说明仍有增量资金在悄然布局。特别是在MCU芯片、先进封装、智能驾驶传感器这些方向,纳芯微的技术积累和客户导入进度都处于国内第一梯队。
说到底,这一次港股发行定价最高116港元,对应市值和估值是否合理,还得看最终定价和认购情况。但在我看来,只要新能源汽车和国产替代的大逻辑还在,纳芯微这类具备核心技术、产品持续落地的企业,就值得被持续关注。接下来的重点,是看它能不能把“技术优势”真正转化为“商业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