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芯微在港交所发布公告,拟发行1906万股H股,最高定价116港元/股,预期12月8日开始交易。这一动作距离公司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仅数日,且恰逢A股市场推出2-4亿元回购计划的敏感时点。
从定价策略看,116港元的最高定价约合104元人民币,较其A股最新收盘价149.62元存在约30%的折价。这种价差在A+H股架构中属于常见现象,但具体幅度仍值得关注。考虑到公司刚刚宣布回购计划,港股IPO的定价区间显然经过了精心测算,既需要考虑国际投资者的接受度,又要兼顾对A股股价的潜在影响。
回顾公司近期资本运作轨迹,可以发现清晰的战略布局。11月24日公司宣布拟以不超过200元/股的价格回购2-4亿元股份,随后立即启动港股IPO。这一连串动作发生在A股股价从2022年8月高点震荡下行,并在2024年4月触及78.09元历史低点之后。公司选择在此时推进双重上市,显然意在拓宽融资渠道,提升国际影响力。
从业务基本面观察,纳芯微作为高性能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已建立显著优势。公司车规级产品广泛应用于三电系统及热管理等电动化场景,并逐步拓展至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智能化领域。这种技术积淀为其港股上市提供了扎实的故事素材。
融资数据方面,公司近期连续3日融资净买入累计2966.84万元,显示市场资金对其关注度提升。在模拟芯片行业迎来资产整合潮的背景下,思瑞浦收购奥拉股份、纳芯微自身收购麦歌恩等案例,都预示着行业集中度正在提升。
港股IPO对纳芯微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可以获取国际资本支持,助力研发投入和产能扩张;另一方面需要适应更严格的国际市场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公司选择此时赴港,或许也是看中港股市场对科技公司估值体系的理解。
随着定价日的临近,市场将密切关注最终定价结果和认购情况。这笔交易不仅关乎纳芯微自身的资本布局,也可能为后续科创板公司赴港上市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内容由多家媒体消息汇总整理而成,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