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芯微刚刚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这是继其科创板上市后又一次资本市场的关键动作。消息显示,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和建银国际担任此次H股上市的联席保荐人。这家专注于模拟芯片设计的企业,正借助港股平台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与国际影响力。
纳芯微采用典型的fabless模式运营,即不自建晶圆厂,而是将制造和封测环节外包,集中资源投入研发与设计。其产品线覆盖汽车电子、泛能源、消费电子等多个高增长领域,主打传感器、信号链芯片以及电源管理芯片,并能为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根据公开数据,2024年按模拟芯片收入计算,纳芯微在中国厂商中排名第五;而在更具技术壁垒的汽车模拟芯片领域,它不仅位居国内第一,更是全球fabless厂商中的第二名。此外,在数字隔离类芯片和磁传感器细分赛道,公司也稳居国内厂商首位。
就在通过聆讯的同一天,纳芯微还发布了《信息披露管理制度(草案)》,明确将依据《公司法》《证券法》及境内外上市规则规范信息披露行为。制度强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同时强化了董事、高管等责任主体的义务,尤其突出了内幕信息保密与公平披露原则。这一制度将在H股正式挂牌之日起生效,显示出公司在合规治理层面的提前布局。
看到这里,我其实挺感慨的。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半导体行业的观察者,我认为纳芯微这次赴港上市,不只是为了“多一个融资口子”那么简单。当前国内半导体企业普遍面临研发投入大、周期长、回报慢的压力,而纳芯微虽然市场地位稳固,但近年来净利润承压已是事实。在这种背景下,打通港股融资通道,意味着它可以更灵活地应对技术研发和市场扩张的资金需求。
更重要的是,选择此时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说明管理层在主动适应更严格的境外监管环境。这不仅是合规需要,更是一种向国际市场释放信任信号的姿态。尤其是考虑到当前中美科技博弈仍在持续,中国硬科技企业在海外资本市场重建信任尤为关键。
当然,资本市场不会只看故事。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纳芯微A股最新价148.57元,跌幅1.08%,成交额达3.21亿元,交易热度尚可,但股价并未出现明显异动——说明投资者对这一进展已有预期。不过,若后续发行定价合理、募集资金投向清晰,H股上市仍有望为其带来新一轮估值重塑的机会。
总的来说,我看好纳芯微的技术积累和细分领域的领先地位,但也提醒自己:芯片行业拼的是长期耐力,不是短期热度。这一次港交所的“通关”,只是新征程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