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芯片板块表现强势,中芯国际等龙头股股价创下历史新高。在此背景下,外资机构密集调研中国芯片企业,国际资本亦持续加仓中国资产。多家外资机构表示,中国“硬科技”产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蕴含丰富的投资机遇。
近段时间以来,A股市场芯片板块表现持续活跃,多只个股走出强势行情。Choice数据显示,截至9月17日收市,芯原股份和寒武纪今年以来涨幅分别高达229.6%、119.15%;瑞芯微、澜起科技、兆易创新等今年以来涨幅均超过70%。其中,中芯国际等龙头股近期创下股价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外资机构对中国芯片企业表现出浓厚兴趣,积极进行调研。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9月17日,唯捷创芯迎来41家外资机构调研,纳芯微、芯原股份、国芯科技、东芯股份和瑞芯微均迎来20家外资机构调研。以纳芯微为例,在公司8月举办的业绩说明会中,参会名单中出现了富达、高盛、摩根士丹利、美银证券、摩根大通等外资巨头的身影。
除了实地调研,外资机构也在上调对中国核心企业的估值与盈利预测。高盛近日发布研报,将中芯国际H股12个月目标价上调15%至73.1港元,在维持2025年至2027年盈利预测基本不变的同时,上调2028年与2029年的营业收入和每股收益预测。
多项数据显示,国际资本对中国资产,尤其是科技相关资产大力加仓。联博基金市场策略负责人李长风发表公开观点称,海外机构投资者正在持续增配A股,反映出国际资本对中国政策改善和估值修复空间的认可。美银基金经理调查显示,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配置意愿正在上升。
富途数据显示,截至9月15日,中国海外互联网ETF-KraneShares资产规模为94.07亿美元,较8月底的83.23亿美元增长13%。该ETF前两大重仓股分别是腾讯控股和阿里巴巴。从腾讯控股与阿里巴巴的最新财报可以看出,AI业务已在互联网大厂的战略布局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拉动其业绩持续增长的关键引擎。
多家外资机构认为,中国“硬科技”产业已迎来黄金发展期,其中有丰富的投资机会值得挖掘。
惠理集团投资组合总监盛今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在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使得国际投资者对科技板块的估值修复抱有期待。在弱美元周期下,全球资金在寻求再平衡的过程中流向非美市场,中国资产因具有相对较低的估值、较高的成长性和较强的政策确定性,成为国际投资者的重要选择之一。
外资公募宏利基金基金经理崔梦阳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带动上游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拉动算力相关产业增长,相关公司有望借助产业实现快速增长。
景顺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首席投资官马磊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当前最看好的板块是半导体设备。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市场,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支持下,头部国产设备公司的新设备开发与验证周期已从过去的3年至5年,大幅缩短至两年甚至更短周期。头部设备企业凭借平台化优势和人才优势,实现了高于行业的增长,预计未来行业的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