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光信息刚刚扔出一颗“人才激励炸弹”——向878名核心员工授予超1653万股限制性股票,其中一名核心技术人员获授5万股,彰显公司对技术骨干的高度重视。这一动作不仅释放出强烈的留才信号,更折国产高端芯片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强化内生动力的战略意图。
激励计划落地:覆盖面广、程序严谨
根据公告,本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日为2025年11月21日,授予价格定为90.25元/股,涉及激励对象共878人,合计获授1,653.54万股,约占公司当前股本总额的0.71%。值得注意的是,原拟激励对象中有1人因离职被剔除,董事会据此对名单和数量进行了合规调整,体现了制度执行的严肃性与灵活性。
从结构上看,激励对象主体为“董事会认为需要激励的其他人员”,共计877人,占授予总量的99.7%;仅1名为明确披露的核心技术人员陆毅,获授5万股。这表明公司在聚焦关键技术人才的同时,也注重对广泛骨干团队的整体激励,有助于增强组织凝聚力。
战略深意:绑定核心人才,支撑长期研发攻坚
作为国产CPU和DCU领域的领军企业,海光信息正处于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的关键期。其“深算三号”产品进展顺利,且在AI加速、异构计算架构等方面持续突破,这些都离不开高水平研发队伍的支撑。此次大规模股权激励,实质上是将员工利益与公司长期价值深度绑定。
我们观察到,公司通过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方式进行激励,设置了分三年归属的安排(40%、30%、30%),这种递延兑现机制有利于稳定人才队伍,避免短期行为,确保核心技术团队能够持续投入于高门槛、长周期的芯片研发工作。
市场环境与协同效应
近期海光信息动作频频:融资余额维持在80亿元以上高位,显示市场资金关注度不减;公司深度参与龙蜥操作系统生态建设,并晋升为社区副理事长单位,强化了“芯片+基础软件”的协同布局。在此背景下推出激励计划,既是对内部团队的鼓舞,也是对外传递发展信心的重要举措。
综合来看,此次激励计划虽不会对公司财务状况产生实质性影响,但其象征意义和管理效能不容低估。在国产替代加速推进的大趋势下,能否留住并激发核心人才,将是决定海光信息未来竞争力的关键变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