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音控股前三季业绩下滑,却在此时抛出H股发行计划,这一举动迅速引发市场关注。根据申万宏源发布的研报,传音控股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95.43亿元,同比微降3.33%;归母净利润为21.48亿元,同比大幅下滑44.97%。尽管第三季度营收达204.66亿元,同比增长22.6%,环比也增长27.32%,但利润端承压明显——毛利率降至18.59%,净利率仅4.8%,同比下滑1.7个百分点。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司于11月12日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发行H股并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的议案。
非洲王者仍在扩张,但盈利模式面临挑战
作为全球智能机出货量第四的品牌,传音在非洲市场长期稳居第一,智能机市占率超40%。同时在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均位列榜首,在印度也进入前八。IDC数据显示,其2024年全球手机市占率达14.0%,排名第三;智能手机市占率8.7%,排名第四。这说明它的基本盘依然稳固。公司在AI本地化上也有布局,旗下TECNO AI和Infinix AI已支持非洲和南亚部分小语种,应用于影像增强、语音助手等场景,试图通过“实用型AI”提升用户体验。
此外,移动互联业务初具规模。截至2024年底,其自研及合作应用如音乐平台Boomplay、内容分发Phoenix等月活用户已突破千万。尤其是Boomplay,在非洲保持领先地位,并开始探索商业化路径。这些都显示传音不只是硬件公司,也在尝试构建生态。
我看这次H股动作:压力下的战略突围
说实话,看到这个业绩数据我并不意外。原材料成本上升、海外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再加上消费电子整体疲软,很多出海企业都在经历类似阵痛。真正让我在意的是,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选择启动H股上市?
我认为,这不是偶然,而是一次主动的战略调整。当前传音的PE(2025年)仅为18倍,远低于可比公司平均29倍的水平。资本市场对它的估值存在明显折价。此时推进H股发行,很可能是想借助国际资本市场的认可来打开估值空间,同时也为技术研发和本地化运营补充资金弹药。
当然,风险也不能忽视。研报中提到存储芯片涨价、南亚市场拓展不及预期、软件变现能力弱等问题,都是实打实的挑战。尤其是软件生态,虽然MAU破千万,但盈利能力尚未验证。
但在我看来,传音的核心竞争力没变——它懂新兴市场,能做本地化产品,还有渠道和品牌沉淀。短期利润波动是成长中的阵痛,而H股计划或许正是它从“功能机之王”向“智能生态出海者”转型的关键一步。只要能把AI和移动服务做深,未来的想象空间仍然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