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日期:2025-04-22
北京天宜上佳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
为积极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上市公司发展理念,维护公司全体股东利益,北京天宜上佳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24年4月27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披露了《北京天宜上佳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并于2024年8月20日披露了《北京天宜上佳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半年度评估报告》。2024年度,公司根据上述行动方案内容积极开展和落实相关工作,在提升公司经营效率、强化市场竞争力、保障投资者权益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2025年,公司结合行业发展情况和自身发展战略,基于对公司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认可,制定了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并于2025年4月21日经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公司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执行情况及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具体如下:
一、深耕主营业务,拓展新业务,建设新质产能
公司紧跟国家发展战略,依托高铁制动材料领域深厚技术底蕴、丰富产业化管理经验及优秀成本管控能力,围绕“新材料产品创新及产业化应用平台”战略定位,聚焦产业协同高附加值大容量市场,挖掘新的增长曲线,不断推动新材料制品在轨道交通、光伏太阳能、新能源汽车、锂电正负极等领域应用拓展,不断发挥在装备大型化、自动化、连续化、智能化经验优势,引领所处行业的装备及产业化升级,建设高质、高效、低耗、绿色的新质产能。
1、坚持长期主义,以战略定力沉着应对行业周期变化
2024年,面对各业务板块行业变化较大、市场竞争激烈的复杂局面,公司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化研发理念,持续投入新产品开发,积极拓展材料及产品应用空间;实施关键生产装备升级改造,提升产线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从生产及管理各环节挖潜降本增效提质,强化精益管理;坚持长期主义,以战略定力沉着应对行业周期变化,夯实公司高质量发展根基。
轨道交通业务板块,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共拥有CRCC核发的10张正式
《铁路产品认证证书》、2张《铁路产品试用证书》和7张《铁路产品认证证书(小批量试用)》,产品覆盖国内交流传动机车车型、铁路客车车型及41个时速160-350公里动车组车型,公司持有证书及覆盖车型数量均居行业头部位置。光伏新能源业务板块,公司拥有完备的全生产链产线,具备碳纤维预制体自制、气相沉积、产品纯化生产制造能力,在四川江油产业园建有年产5,500吨级碳碳复合材料制品产线并完成了自动化改造及装备升级,公司在光伏碳碳辅材领域的产品竞争力处于领先水平。汽车业务板块,公司已取得某头部新能源车企两个重点车型碳陶盘量产项目定点并获取多批次批量订单。航空航天业务板块,公司在该领域行业地位稳步提升,正从单一科研型小规模研制企业向兼具科研和批产能力的中大型复合材料制造企业迈进。
2025年,公司将持续稳固高铁粉末冶金闸片业务行业地位,继续配合客户开展新型闸片研制工作,并在更高时速标准动车组闸片和动力集中动车组闸片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闸片配方工艺及结构,提升闸片核心竞争力;继续发挥石英坩埚与碳碳热场业务协同效果,通过技术管理与创新进一步工艺优化进行提质提效,缩短产品生产周期并降低生产成本;继续沿着碳碳/碳陶复材替代石墨的技术产业化路线,以第三代碳陶匣钵产品为核心,负极碳化时长为基础,积极拓展在永磁材料、热工装备等领域应用范围;积极布局汽车业务市场,搭建多种销售渠道,推动碳陶制动盘在更多车型和场景中的应用;持续发挥在树脂基碳纤维和碳基复合材料制品技术优势,在市场开发及新型产品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在研产品定型和批量化生产。
2、强化技术创新驱动,发展新质生产力
公司多年来致力于新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应用,针对碳碳热场、碳陶材料持续研发,同时向光伏石英坩埚领域延伸,进一步拓展了公司技术储备,为公司产品技术迭代升级打下坚实基础。2024年,公司研发资金投入达10,967.46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14.37%。2024年,公司共有50项专利获得授权证书,其中,发明专利24项,实用新型专利25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394项专利获得授权证书,其中,发明专利88项,实用新型专利276项,外观设计专利14项以及PCT专利16项,并获得27项软件著作权。
未来,公司将充分利用在产品研发上的深厚经验及知识产权积累,继续专注碳
碳热场、石英坩埚以及碳陶复材等领域的相关技术研发,进一步拓展公司技术储备,扩大核心竞争优势,优化公司……
[点击查看PDF原文]
提示:本网不保证其真实性和客观性,一切有关该股的有效信息,以交易所的公告为准,敬请投资者注意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