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环科技刚刚开了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这场看似常规的线上交流,其实藏着不少值得细品的信息点。最直接的信号是:公司港股上市计划已经迈出实质性一步——8月18日向港交所递交了申请。这不仅是资本路径的推进,更意味着这家长期聚焦企业级基础软件的国产厂商,正在试图通过国际资本市场增强流动性与品牌能见度。
在说明会上,董事长孙元浩多次被问及AI相关布局。他明确提到,公司已与海光信息共建“联合技术创新中心”,并加入香港宽频发起的创科生态联盟iTEA。这些合作不是简单的签约仪式,而是技术协同落地的前提。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星环的Sophon LLMops平台具备异构算力纳管和调度能力,这意味着它能在不同芯片架构(如昇腾、海光、Intel)之间实现资源统一管理——这正是当前AI基础设施层最关键的竞争力之一。
而关于市场高度关注的AIPC项目,官方确认已有合作厂商,并透露将预装“无涯大模型AIPC版”至亿道信息的10万台设备中。这一动作背后,其实是星环在尝试从传统ToB软件商向“软硬一体+生态绑定”模式转型。适配Intel新一代CPU、可在集成显卡或NPU上流畅运行,说明其轻量化本地推理能力已达到可用级别。这种“开箱即用”的AI终端策略,若能规模化铺开,有望成为新的收入增长极。
财务方面,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2.25亿元,同比增长7.42%,归母净利润亏损收窄至2.13亿元,同比改善27.21%。虽然仍未盈利,但管理层回应清晰:通过提升标准化软件销售占比、控制成本、拓展海外与新行业客户来逐步实现收支平衡。目前软件产品与技术服务收入占七成以上,结构持续优化。
说实话,我一直在观察这类国产基础软件企业的突围路径。星环科技没有选择盲目讲故事,而是在MLOps、大模型私有化部署、信创适配这些实打实的环节持续投入。它的对手不只是国外巨头,更是整个国内生态的成熟度。但从与华为、Intel、亿道的合作来看,它的生态位正在被认可。
当然,风险也现实存在——持续亏损、研发压力大、市场竞争白热化。不过在我看来,只要它能把AIPC和港股上市这两步走稳,未来两年很可能会迎来一次估值逻辑的重构。现在股价短期波动不足为奇,但真正的机会,往往藏在别人还没看懂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