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石网科自研ASIC安全芯片完成量产回片并测试达标,预计2026年一季度实现规模化销售!这一里程碑式进展不仅标志着国产网络安全底层技术的突破,更可能重塑行业竞争格局。作为科创板上市的安全厂商,山石网科正从“软件驱动”迈向“硬核芯时代”,其技术自主化进程值得高度关注。
芯片研发落地,产品化节奏明确
根据公司公告,山石网科自主研发的ASIC安全专用芯片已于近日完成量产流片回片,并通过了包括极端工况稳定性、多业务转发模式、系统级联调及关键性能指标在内的全面测试,全部功能与性能均达到设计要求。该芯片自2021年启动研发,2024年10月完成试产验证,如今进入供货准备阶段,预计在2026年第一季度实现规模化销售和交付。这意味着,搭载该芯片的新一代安全产品即将进入市场应用阶段。
我观察到,此次芯片的成功流片不仅是技术成果的体现,更是公司构建“软硬一体”竞争力的关键一步。相比通用处理器,ASIC芯片专为安全场景优化,在数据、加解密效率和低时延方面具备显著优势,有望大幅提升防火墙、入侵检测等核心产品的性能表现。
双轮驱动:ASIC+AI构筑长期护城河
值得注意的是,山石网科正在推进“双A战略”——即ASIC芯片与AI技术深度融合。目前AI已应用于10%的产研流程,未来将协同ASIC芯片支持智能运维、数据分类分级等场景。首席AI官蒋东毅指出,AI将重塑网络安全生态。这种“硬件加速+智能分析”的组合拳,或将显著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和服务响应能力。
此外,公司已在金融、医疗、政企等多个行业完成样机实地验证,运行超170天表现稳定。计划于2025年底发布新硬件平台,2026年上半年完成90余款产品的切换,显示出清晰的产品迭代路径。
市场拓展与风险并存
董事长叶海强表示,芯片上市后有望扭转公司在海外市场的技术劣势。当前港澳地区业务已实现40%盈利增长,客户涵盖港铁、数码港等标杆项目,本地化策略初见成效。以此为基础,公司拟进一步开拓东南亚及拉美市场,形成全球化布局。
但我们也需理性看待风险。公告明确提示,新产品市场需求、竞争环境存在不确定性,对2026年及以后业绩的影响尚难预测。且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仍为负值(-7284万元),短期盈利能力承压。投资者应关注后续订单落地情况与成本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