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之一,苏州瀚川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瀚川智能”,688022.SH)在2019年上市后,跟随国内新能源汽车及锂电行业的快速增长的步伐,一度连续扩大业务版图和营收规模。
然而,自2023年开始,“蒸蒸日上”的态势戛然而止。瀚川智能在连亏两年后,不得不与行业巨头公开“撕破脸”。
5月23日晚间,瀚川智能公告披露,公司向锂电池巨头宁德时代(300750.SZ/03750.HK)及其子公司时代电服和时代骐骥提起四项诉讼,并于近日收到法院和仲裁机构的案件受理通知。瀚川智能总计提出近6088万元的索赔。
从披露内容来看,瀚川智能上述四项诉讼主要涉及宁德时代及其子公司的换电站业务合同。澎湃新闻记者梳理发现,瀚川智能主营业务此前主要在汽车电子智能制造装备领域,于2017年进入新能源电池行业,并在2021年再度拓展至充换电智能设备领域。
也正是在2021年,宁德时代试水换电业务,并于当年先后成立全资子公司时代骐骥和时代电服,分别负责商用车换电和乘用车换电业务。不过,宁德时代高调开始快速推进换电业务的号角吹响于2024年底,并已陆续对外宣布其换电网络建设的雄心:2025年,将会建1000座乘用车换电站和300座重卡换电站。
大举迈入新能源赛道后,瀚川智能在2024年连续第二年亏损,亏损额也进一步扩大至逾11亿元。公司首度在年报中显露出对行业的悲观:当前新能源锂电行业内卷严重,公司新能源电池装备和充换电装备业务近年来发展不及预期,较大程度影响公司利润和现金流。
瀚川智能称,为避免上述两块业务对公司现金流及利润产生进一步影响,公司快速调整战略,及时止损。然而,经营困境仍已无法避免,公司在今年4月底披露,未能按期归还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闲置募集资金,同时,公司部分银行债务逾期及应付账款逾期合计金额为17647.91万元。
截至目前,宁德时代及其子公司尚未对外公开回应上述事件。而截至5月26日收盘,瀚川智能股价为13.18元/股,上涨0.08%,最新市值为23.18亿元。宁德时代A股股价为255.90元/股,下跌4.15%,最新市值为1.17万亿元。其港股股价则为314.0港元/股,下跌2.61%,这是宁德时代港股上市后的第五个交易日以及连续三个交易日股价下跌。
向曾经的“优质客户”发起诉讼
就此次诉讼的基本情况,瀚川智能在公告中称,公司与宁德时代及其子公司时代电服和时代骐骥就换电站先后签署多份合同及订单,公司按照合同及订单约定履行了交货、安装调试等义务,宁德时代及子公司将设备投入运营,却未按照合同及订单约定履行相对应的付款义务,其拖延付款的行为已构成严重违约。
瀚川智能称,为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及股东利益不受侵害,公司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于近日收到案件受理通知。
在披露的这些诉讼中,瀚川智能向时代电服索赔4013.55万元。瀚川智能称,自2022年3月至2023年11月期间,时代电服与瀚川智能先后签订了17份采购换电站设备的《订单》,以及自2024年5月至2024年6月期间,双方又先后签订 3 份采购换电站设备的《订单》。时代电服已将设备投入经营,但各份订单项下仍有应付款项未及时支付,拖延付款的行为构成严重违约。
此外,瀚川智能向时代骐骥索赔1197.67万元,涉换电站设备采购及运维订单;向宁德时代索赔876.77万元,涉换电站设备采购。
其中,诉讼涉及的最早订单为宁德时代于2021年11月15日与瀚川智能签订, 采购的换电站设备含税货款总价1017.00万元。瀚川智能称,订单约定预付30%、货到付20%、验收合格付30%、验收合格360天付20%。设备早已投入使用,但支付款仅为508.50万元,至今未付剩余款项。
瀚川智能在公告中表示,截至披露日,本次诉讼案件已立案受理,尚未开庭审理,本案后续的审判结果、判决执行情况均存在不确定性,目前无法预计对公司本期及期后利润的影响,实际影响以法院最终判决为准。
值得一提的是,瀚川智能在新能源电池行业的最早客户为亿纬锂能(300014.SZ)和欣旺达(300207.SZ)。上市当年,瀚川智能总营收为4.57亿元,新能源智能制造装备业务收入还仅为33.43万元,其九成收入都来源于汽车电子智能制造装备。
从披露的年报来看,宁德时代首次出现在瀚川智能2020年度的报告中。瀚川智能彼时称,在新能源业务板块,公司拥有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等优质客户,且头部客户的市场占有率在进一步提升。公司当年新能源智能制造装备业务收入大幅提升至1.61亿元,同比暴增479倍。
2021年,瀚川智能新能源智能装备营业收入2.14亿元,同比增长33.06%,其中充换电智能设备在2021年首次为瀚川智能贡献营收854.25万元。
也就是在2021年,瀚川智能对公司“1+N”战略模式做出新调整,其中即包括,将原有新能源板块的充换电业务独立新设充换电BU,大力拓展汽车换电市场,并将原有新能源BU更名为电池设备BU。瀚川智能彼时对换电业务雄心勃勃,称公司积极抓住新能源汽车发展及“新基建”实施的政策窗口,宁德时代、协鑫能科、阳光铭岛、蓝谷智慧能源、特来电领充、顺加能等均为其客户。
2022年,瀚川智能甚至推出“智能换电设备生产建设项目”募投项目,项目预计总投资7.24亿元,项目建设期2年,建成投产后将形成年产能2000台套的新能源车换电站的生产能力。不过,2024年12月,瀚川智能已将该项目延期至2026年6月30日。
不过,伴随着行业竞争白热化、内卷加剧,瀚川智能的高歌猛进在2023年就遭遇了当头棒。尽管营收仍有增长,但瀚川智能当年已出现8453.60万元的亏损。2023年的年报中指出,客户对于换电站等大型资本性投入普遍持审慎态度,投资意愿下降;新能源电池装备业务所处的锂电行业整体处在“去库存”的阶段,随着锂电行业竞争的加剧,项目毛利率降低。
步入2024年,全年亏损逾11亿元的瀚川智能更为明确地提到,公司快速调整战略,及时止损:针对新能源电池装备和充换电装备两项业务,公司将重点工作聚焦在项目交付与应收账款回收上,在客户按时付款的前提下,优先保证在手订单的高质量交付。
瀚川智能还提及,未来新能源业务将专注于海外高端客户,如松下集团、SKON等,提升该业务的订单质量与盈利能力。
被催款的还有谁?
实际上,截至2024年年末,瀚川智能的应收账款余额达3.65亿元,占期末流动资产比重为21.73%。而上一年期末则更多为7.43亿元。报告中也提及,公司已对应收账款严重逾期的客户提起诉讼,以法律手段促进款项回收。
瀚川智能催款的也不止宁德时代一家。2024年年报显示,按欠款方归集的期末余额前五名的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情况为,华立源金额排在第一,为8217.96万元;宁德时代排在第二,为5925.56万元;其余三家依次为比亚迪、珠海冠宇、协鑫集团。

摘自瀚川智能2024年年报。
对于这种局面,瀚川智能在报告中称,公司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坚持风险控制优先,不断优化客户结构,强化应收账款管理和责任落实,定期梳理欠款项目,重点项目落实到责任主管,强化应收账款内控监督,形成全流程应收账款管控。对于异常应收账款,成立集团核心高管组成的应收账款催收小组,加强催收管理,建立销售回款及坏账绩效考核机制,加大对应收账款的回收力度,必要时以法律手段促进谈判,尽快收回相关账款。
不过,从目前和巨头“撕破脸”的情形来看,瀚川智能的催收小组收效甚微。
而对瀚川智能来说,一边催收一边已经要应对出现的债务危机。4月28日晚间,瀚川智能公告称,公司未能按期归还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闲置募集资金,目前正在积极协调处理相关风险。
瀚川智能同时披露,公司部分银行债务逾期及应付账款逾期合计金额为1.76亿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比例为27.12%,占最近一期经审计货币资金的比例为96.93%。并称正在积极与银行、金融机构及当地政府部门等相关方沟通,稳妥化解债务逾期问题。
截至彼时公告披露,瀚川智能称,在当地政府的组织下,已经与各银行召开多次协调沟通会议,并达成了临时债委会方案(征求意见稿),各银行就公司融资将通过政府转贷资金转贷、借新还旧、展期等方式予以周转,目前临时债委会正在积极组建中。
业务发展遭遇行业放缓、债务危机一触即发之际,瀚川智能高管团队也在“震荡”。
2024年7月,瀚川智能公告披露,副总经理徐杨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职务,同时公司免去另一位副总经理张春的职务,免职后张春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2024年11月,公司再度宣布免去公司董事、财务总监何忠道的职务,并称“因公司正处于战略调整期,经公司综合评估,何忠道先生能力无法胜任副总经理及财务总监职务”。
今年5月,公司另一位董事、副总经理郭诗斌也因个人原因辞任。现年40岁的郭诗斌早在2008年即加入了瀚川,此前也曾担任瀚川智能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从简历上看,在加入瀚川之前的不到2年时间内,其在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担任公司助理工程师、机械工程师,也就在那个时期与瀚川智能创始人蔡昌蔚有了交集。郭诗斌去年在公司获得的报酬为189.76万元,仅次于蔡昌蔚。
蔡昌蔚现年48岁,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于2007年创立苏州瀚川机电有限公司,在此之前的10年时间里,其在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担任助理工程师、设备课主管等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