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微公司刚刚迈出了一小步,却在资本市场激起不小波澜:2025年11月20日,公司首次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了273股已回购股份,成交均价286元/股,合计回笼资金7.8万元。这看似微不足道的数量,却是其自2024年完成209.6万股、占总股本0.33%的股份回购后,首次启动出售程序的关键信号。
根据公告,这批股份最初回购是为了“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并明确将在回购完成12个月后择机出售,若三年内未售出则予以注销。今年10月30日,中微公司正式披露减持计划——拟在未来三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减持不超过全部已回购的209.6万股。如今首笔交易落地,意味着这一合规性处置流程已实质性推进。
从规则来看,此次减持受到多重限制:每日出售数量不得超过前20个交易日日均成交量的25%(但低于20万股可豁免),任意90日内减持总数不得超过总股本的1%,且不得在开盘集合竞价、收盘半小时内或跌停时操作。这些条款旨在避免对市场造成冲击。而公司也强调,减持所得与库存股成本之间的差额将计入资本公积,不会影响当期利润,对公司经营无重大影响。
这一次“象征性”减持背后,我看到的是理性与克制
说实话,只卖273股,在我看来更像是一次市场试水和流程验证,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退出。毕竟,中微公司当前股价仍在283元附近波动(今日跌幅5.01%),处于相对高位,此时启动减持,时机把握可谓精准。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司在“套现离场”。相反,这种严格遵循监管要求、分步有序的操作,恰恰体现出管理层的审慎态度。
更重要的是,作为国内半导体刻蚀设备的龙头企业,中微公司的战略地位从未因这类常规资本运作而动摇。它被频繁提及于AI算力产业链的核心支撑环节——虽然不直接设计TPU芯片,但它是制造这些高端芯片所必需的前道设备供应商。无论是5nm还是3nm制程的进步,都离不开中微在刻蚀设备上的突破。
所以我始终认为,短期的股份减持进展,不该掩盖其长期的技术成长主线。当前市场的反应或许有些过度敏感,但我更愿意把它解读为一个成熟企业正常的财务安排。只要公司基本面稳固,技术研发持续推进,这类合规减持反而有助于优化股本结构,提升资本使用效率。
说到底,资本市场总会放大细节,但我们得学会区分什么是“噪音”,什么是真正的趋势。中微这一步,走得不大,但很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