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02 02:36:19 创作中心网页端 发布于 上海
中微公司营收暴增46.4%!薄膜设备收入飙升1332%,尹志尧放话十年冲击全球第一梯队

  中微公司刚刚开完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这场原本常规的财报沟通会,却因为一组惊人的数据和管理层释放的长期战略信号,悄然掀起了市场对国产半导体设备的新一轮关注。

  在这场通过上证路演中心举行的线上交流中,中微公司披露: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80.63亿元,同比增长46.40%。其中刻蚀设备收入达61.01亿元,增长38.26%,依然是基本盘;而更令人瞩目的是LPCVD和ALD等薄膜设备收入达到4.03亿元,同比暴增1332.69%。这一数字不仅反映出公司在新业务领域的突破速度,也标志着其从单一强项向平台化布局的实质性迈进。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分收入并不包含MOCVD设备,意味着公司的产品矩阵正在多线并进。

  面对投资者关于毛利率波动和研发费用的提问,财务负责人陈伟文解释称,新设备导入阶段投入较高导致短期毛利承压,但研发投入的增长是战略性选择。他提到,国际一线设备企业研发费率普遍在10%-13%,而随着收入规模扩大,中微的研发占比仍有下降空间——这实际上暗示了未来盈利弹性可能逐步释放。

  我最在意的,不是当下的增长数字,而是尹志尧董事长反复强调的那个目标:用五到十年时间,将产品覆盖从目前的25%-30%提升至高端设备领域的50%-60%,最终跻身国际第一梯队的微观加工设备平台型公司。这个愿景听起来宏大,但结合当前动作看并非空谈。公司已有三十多种设备在客户端验证或量产,且早已实现出口,海外拓展虽未披露具体客户名单,但“积极通过多种方式推进”的表态背后,显然已有布局。

  在我看来,中微的战略清晰且克制——不盲目扩张,而是围绕核心技术做深做宽。面对国内同行竞争,尹志尧回应“欢迎良性竞争”,态度开放却不失底气。这种自信,来自于持续的技术积累和全球化视野。当下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自主需求空前强烈,而中微正站在从“跟跑”到“并跑”甚至局部“领跑”的关键节点。

  当然,挑战依旧存在。高研发投入能否持续转化为产品竞争力?新设备品类的放量节奏是否匹配行业周期?这些问题都需要时间验证。但从这家公司的言谈举止中,你能感受到一种少见的定力:不炒作概念,专注技术,目标明确。这样的企业,值得被认真对待。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