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号近日成功中标青藏铁路无人机反制示范项目,这一消息在资本市场并未激起太大波澜。公司股价昨日收于5.45元,微跌0.18%,成交额1.4亿元,整体表现平稳。作为轨道交通控制系统的龙头企业,此次中标低空经济领域项目,显示出公司在技术拓展上的新动向。
该项目采用通号低空公司自主研发的铁路专用无人机智能防护系统,构建起覆盖远、中、近全距离的立体防护网。系统融合了无线电侦测、AI光电跟踪、多点协同反制三大核心技术架构。这一技术布局与公司近年来提出的聚焦轨道交通和低空经济双赛道战略相吻合。
从技术储备看,中国通号拥有5500多项注册专利,实现列车运行控制核心技术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产品的100%自主化。此次无人机反制系统的推出,正是其核心技术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延伸应用。公司此前在互动平台明确表示,研发了基于北斗定位和低建造成本、低运维成本的新型列控系统,这与无人机反制系统中可能运用的定位技术存在协同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公司近期在低空经济领域的首次布局。11月10日,中国通号与地铁设计等在广州成立智能科技公司,业务范围包含无人飞行器业务;11月11日,公司在山西成立的智能科技公司也涉及多项AI业务。这一系列动作显示,公司正在系统性地拓展低空经济业务版图。
从市场环境看,国内铁路市场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过万公里高速铁路进入大修改造期,普速铁路新建里程逐渐增多,同时将重点围绕既有线电化、标准提升和扩能改造持续推进。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到2025年末,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预计达到1.3万公里左右,这些都为公司传统业务提供了稳定支撑。
融资数据显示,11月14日公司融资净买入142.62万元,融资余额4.41亿元,结束了连续多日的融资净偿还态势。这一变化或许反映出部分资金对公司新业务拓展的认可。
在国际化方面,公司近期也有新进展。11月14日,中国通号研发的ETCS-400T车载产品获得奥地利官方运营许可,标志着公司的产品和技术进一步得到国际认可。作为中国高铁走出去联盟的重要成员,公司已参与印尼雅万高铁、匈塞铁路、中老铁路等多个国际项目。
在科技创新层面,公司参编的《IEC 63302-2智慧城市运营中心用例分析》国际标准于11月9日正式发布,显示出在标准化建设方面的持续投入。这些技术积累为其拓展低空经济等新业务领域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公司市盈率18.95倍,市净率1.25倍,估值水平在科创板中相对合理。作为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的大型中央企业,公司在保持轨道交通通信信号领域全球领先地位的同时,正通过六核一体两翼战略赋能轨道交通产业,构建轨道交通+N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青藏铁路无人机反制示范项目的中标,或许只是公司低空经济业务的一个起点。随着低空空域管理政策的逐步放开和无人机产业的快速发展,这块新兴市场有望为公司打开新的增长空间。不过,新业务的贡献程度还有待时间检验,投资者需要持续关注后续的项目落地和业绩兑现情况。
本文内容由多家媒体消息汇总整理而成,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