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起科技出手回购,70万股背后释放什么信号?
澜起科技首次执行2025年第二次股份回购,单日回购70万股,这一动作迅速引发市场关注。根据公司11月3日发布的公告,此次回购发生于2025年10月31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完成,累计支付资金约9,653.06万元(不含交易费用)。这7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6%,买入价格区间为136.47元/股至147.88元/股,均未超过调整后的200元/股上限。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公司年内首次回购。此前,澜起科技已于2025年9月完成第一次回购,总计购回233.90万股,耗资约2.00亿元。而本次启动的第二次回购计划,总额度为2亿至4亿元,用途为减少注册资本,显示出管理层对资本结构优化和股东价值维护的持续重视。更关键的是,在10月30日董事会刚刚将回购价格上限从117.80元上调至200元,次日便迅速实施大额回购,说明公司认为当前股价已具备较高安全边际。
回购背后的底气:现金流充足与成长预期上修
看到这里,我忍不住想说一句:这次回购不是“作秀”,而是有真金白银和长期逻辑支撑的。首先,从财务状况看,公司货币资金持有量增加,预付账款大幅上升,说明在手现金充裕,供应链投入积极——这是能连续实施回购的基础。其次,尽管近期主力资金出现净流出,行业整体也面临压力,但澜起科技的基本面其实正在悄然升级。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近期一份来自雪球的分析指出,澜起科技的合理估值已被从1150亿元上调至1980亿元。这个数字的背后,是一系列新产品线的突破:DDR6内存接口芯片将迎来“量价齐升”周期;MRDIMM模组已斩获1.4亿订单,并切入AI服务器供应链;CXL 2.0技术在国内云厂商中开始商用,子公司确认CXL收入已超3000万元;再加上时钟芯片、PCIe Switch等新赛道逐步放量,未来五年多点开花的局面已经初现。
我怎么看这一波操作?
说实话,作为一个长期跟踪半导体板块的人,我觉得澜起科技这次回购来得恰到好处。一方面,股价处于技术面的中轨与下轨之间,情绪偏弱,此时回购既能稳定信心,又能低成本增持;另一方面,公司在没有业绩爆发的情况下主动提升回购价至200元,某种程度上是对未来盈利潜力的“隐性背书”。
当然,我也清楚风险犹存——比如DDR6落地节奏、AI需求波动、以及行业资本开支的不确定性。但从趋势看,澜起科技已不再是单一依赖内存接口的老玩家,而是在向平台型芯片企业演进。如果这些新业务按预期兑现,当前市值距离1980亿仍有空间。
所以我认为,这次70万股的回购,不只是维稳动作,更像是一个信号弹:管理层在告诉市场——我们看好自己的未来,你也该重新审视这家公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