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本学生的课后作业。说三次:不推票!不推票!不推票!)
英伟达NVLink成了当前热门话题,据说百度指数飙升到380,对持有澜起科技人来说,干扰不小。市场对NVLink对澜起PCLe的影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我搜了很多资料,整理成本文。按惯例结论先行:
NVLink仍是英伟达私域协议,授权仅到“接口级”,不会直接替代PCIe生态。纯NVLink机架(GPU-GPU/NVSwitch)2026-2027年逐步渗透,2025-2026年主流的异构混合机架(GPU+第三方CPU/ASIC)仍需PCIe。今后,即使GPU-GPU用NVLink,BMC、调试、热插拔仍走PCIe,Retimer不可替代。一句话,NVLink Fusion是“接口授权”而非“PHY开源”,短期不会直接替代PCIe,异构混合机架仍需PCIe Retimer;只有“纯NVLink机架”才会彻底甩掉PCIe。但2025-2026年NVLink渗透率仍低,澜起Retimer仍有刚需+技术锁定。风险存在,但时间表在2027之后,短期看冲击有限,中长期需澜起跟踪生态迁移速度并跟上步伐。
下面是正文。
I
想象我们是个“吃货团队”,故事从这里开始。你是一个老板,有一个巨型任务要处理。你一个人(CPU)干不完,于是雇了好几个“大胃王”员工(GPU)。他们个个能力超强,能吃(处理数据)得飞快。
但问题很快出现了:当这些大胃王需要互相分享食物(交换数据)时,你只给他们提供了一把公用的、极其袖珍的勺子——这就是传统的PCIe总线。
于是,滑稽的一幕上演了:大胃王A必须用这把小勺子,把自己碗里的食物一点点舀出来,递到中央的桌子上(经过CPU和主板),然后大胃王B再拿起这把小勺子,从桌子上一点点舀回自己的碗里。结果,大胃王们本身吃饭的速度极快,却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等待食物(数据)传递上。整个团队的效率,被这样被“小勺子”彻底拖垮了。
老板英伟达看不下去了,恼怒地盯着这个“瓶颈”,想出了一个简单而粗暴的办法:直接在大胃王员工们之间,修建宽阔的、点对点的“专用高速传送带”! 这就是 NVLink。
从此,大胃王A可以无需辗转经过中央桌子,直接通过传送带“唰”地一下把食物(海量数据)瞬间送达大胃王B的碗里,速度呈指数级提升。吃货们终于能像一个“超级大脑”一样协同工作。这正是NVLink的由来与核心价值——打破GPU间数据交换的瓶颈,释放集群计算的真正潜力。
II
这就连带出了个问题,这样干,这款“高速传送带”会砸了“小勺子制造商”的饭碗吗?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故事里的“小勺子”——PCIe。在数据中心和计算领域,PCIe是绝对主流的通用总线标准,堪称连接万物的“数字高速公路”。而中国的芯片公司澜起科技,正是在全球这条“高速公路”上的一位非常重要建的“大佬”,它在内存接口芯片(依赖PCIe生态)等领域取得的全球瞩目的成就,使得其有资格坐在谈判桌上与任何一个对手洽谈。
现在的问题是:当英伟达的NVLink这种“专用传送带”越来越强大,甚至在其DGX等AI服务器内部完全用NVLink网络取代PCIe进行GPU互连时(独立生态),我们不禁要问:这是否会挤压乃至损伤澜起PCIe相关技术的未来生存环境?
答案是:在可见的未来,不会。两者更像是一种“分工”而非“取代”的关系。原因如下:
1. 定位不同:专用赛道 vs. 通用公路
NVLink是专用赛道,它为同一个系统内少数几个顶级“运动员”(GPU)之间的极致数据交换而建,追求的是极限速度和低延迟。而PCIe是通用公路,它要连接的是千千万万、各式各样的设备——从网卡、硬盘到各种加速卡,甚至最终也要连接到GPU本身。澜起科技的业务,正是立足于这片广阔无垠的“通用公路”网络。只要数字世界需要连接不同类型的设备,PCIe就不可或缺。
2. 生态与成本:贵族俱乐部 vs. 开放世界
NVLink本质上是英伟达主导的“贵族俱乐部”协议,主要服务于自家价格昂贵的GPU集群。而PCIe是一个由行业联盟制定的开放标准,得到了从英特尔、AMD到所有外围设备厂商的全力支持。这种广泛的生态决定了,PCIe拥有无与伦比的成本优势和普适性。对于绝大多数计算场景,修建昂贵的“专用传送带”并不经济,升级拓宽“通用公路”(如从PCIe 4.0到5.0、6.0)才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3. 互补而非排斥:NVLink依赖PCIe作为“出入口”
在技术崇拜之下,有一个事实常常被忽略:即使在最顶级的英伟达DGX服务器中,NVLink网络也并非完全独立。整个系统仍然需要通过PCIe与主机CPU、网络以及其他外围设备进行通信。可以说,NVLink是建在PCIe通用公路旁边的“高性能绕城高速”,它解决了核心节点间的拥堵问题,但整个城市(计算系统)的正常运转,依然离不开PCIe这条基础路网。
III
结论:生存环境未曾改变,但游戏规则正在升级
英伟达的NVLink并不会损伤澜起PCIe技术的生存根基,因为它攻击的是一个PCIe本就表现不佳的特定痛点(高速GPU互连),而非其广阔的通用市场。
然而,这背后揭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趋势:计算架构正在从“以CPU为中心”(所有数据都经过PCIe总线)向“以数据为中心”演变。 在这个新时代,像NVLink这样的专用互联技术,与CXL(一种基于PCIe的新型高速互连技术)等新标准一样,都在告诉我们:未来的计算,将是多种互联技术共存、各司其职的“异构时代”。
对于澜起科技,NVLink带来的并非生存危机,而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必须紧跟甚至引领PCIe技术本身的迭代(如PCIe 5.0/6.0),并积极布局CXL等基于PCIe生态的新兴技术。 未来的竞争,不再是单纯地制造更好的“勺子”,而是如何参与规划、建设和管理整个愈加复杂、高效的数字交通网络。
在这场变革中,通用之路与专用之桥将长期并存,共同支撑起我们日益庞大的数字世界。
IV
理论上,基于深厚的PCIe技术积累,澜起可以无缝过渡到CXL生态。
澜起科技作为全球领先的内存接口芯片供应商,其传统核心业务建立在PCIe生态之上,而 CXL归根结底是一种建立在PCIe物理层之上的先进互连协议,所以,对于澜起来说,从PCIe到CXL是技术上的自然延伸和升级,具有先天的技术优势和生态连续性。英伟达通过NVLink技术在GPU域内构建了高速互联。为了在数据中心级互联技术上保持竞争力,特别是连接CPU和各类加速器,CXL是开放生态中的最佳选择。澜起布局CXL,正是在这个未来生态中抢占关键位置的前瞻之举。
事实上,澜起不仅已经在CXL上有技术储备,而且将其视为核心战略方向之一,并已经进行了深入布局和产品开发。
1、澜起科技的年度报告、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以及官方新闻稿,CXL被反复强调为公司的重点研发领域,明确表示,正在积极布局CXL相关技术,以抓住数据中心内存架构变革带来的新机遇。
2、具体产品落地:澜起科技已经正式发布了其CXL内存扩展控制器芯片。这款芯片的核心功能就是实现 CXL.mem 协议,它允许CPU通过CXL接口访问更大容量、更高带宽的扩展内存池。
3、从前景看,CXL技术将催生一个全新的市场——CXL内存扩展和池化硬件。这为澜起科技带来了超越传统内存接口芯片的、更广阔的增长空间。公司有望从“内存接口芯片供应商”升级为“内存系统互联解决方案提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