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汽车、AI与光影相遇,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4月23日,光峰科技在2025上海车展上以全球首发“灵境”智能车载光学系统给出了“答案”。在光峰科技的技术加持下,传统车载光学的物理限制被打破,“全车皆可投影”的愿景将实现,用户能够通过语音指令轻松操控车内光学设备,享受更为便捷、智能的驾乘体验。
2024年,光峰科技的车载光学业务规模已超6亿元。这一规模的实现仅用了3年时间。2021年,光峰科技团队甚至全员还是汽车“门外汉”。何以从零起步实现破圈融合赋能?
光峰科技创始人、董事长李屹用“敢于挑战、不怕死”的创新精神给出了诠释。“对于光峰来说,未来三年很关键。”李屹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将专注于‘核心技术+核心器件’,重点突破激光器上游核心技术的原始创新。”
从行业“新兵”跃升为重要供应商
不久前,光峰科技正式获得某国际头部车企前装智慧座舱产品的独家供应资质,其车载光学部件将搭载于该车企的全球化系列车型。这已是今年以来,光峰科技斩获的第三份知名车企开发定点通知书。
2021年,光峰科技抛出“核心技术+核心器件+应用场景”的战略蓝图,正式进军车载光学赛道。“如果把核心技术与核心器件比作纵轴,应用场景就是拓展疆域的横轴。”李屹用坐标系生动诠释着企业的业务逻辑。
2024年,光峰科技车载光学业务进入密集量产交付阶段:为问界M9等车型全年累计交付突破15万台(套),创收超6亿元;与赛力斯、吉利等国内头部新能源车企建立起深度合作,并构建了稳定高效的车载供应链和质量体系……光峰科技已从行业“新兵”跃升为重要供应商。
“说来有趣,我这个本科毕业后再没造过车的清华汽车工程系毕业生,竟是团队里最有‘造车经验’的人。”李屹笑言,“我们团队里的80后清华师弟带领一帮没造过车的年轻人,把这件事做成了。”分享这段经历时,李屹颇为自豪。
登陆科创板近6年,李屹感慨:“我们在核心技术突破上还有不足,管理架构上也曾走过弯路。”但让他自豪的是,公司经营性现金流持续向好,最重要的是找回了创业初期的锐气。“回到车载光学业务赛道,证明我们重拾了‘敢于挑战、不怕死’的初心。”
展望未来,李屹表示:“我们将加速激光器国产化进程,在上游硬核技术上实现突破。唯有自强不息,才能开拓更广阔的应用场景。”
一场与细节死磕的“硬仗”
让投影仪融入汽车空间,这一构想看似简单,但真正研发起来,却是一场与细节死磕的“硬仗”。
关于车载投影仪的研发历程,李屹至今记忆犹新。“首先,车里得有块幕布。但就是这块布,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了确保幕布在极端环境下能够稳定升降,团队进行了上万次测试。“布料很关键,要满足85℃时不变形,-40℃时不硬化,同时升降顺畅,我们挑选了很久。”
创新过程中总会碰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李屹告诉记者:“客户在验收时用手弹了一下幕布,并随即提出了新的技术标准,即幕布受外力影响产生的水波纹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消失,于是团队又再次进行攻坚。”
这场“幕布攻坚战”持续数年,光峰科技累计投入超8000万元。“钱的投入是一回事,但更重要的是团队‘不怕死’的精神。”李屹回忆道,“有次实验我一直催着团队要结果,凌晨3点我熬不住去睡了,心想肯定没结果了。没想到早上起来发现,团队5点多钟给我发来了测试结果。这种‘攻坚’精神,比多少经费都珍贵。”
近年来,光峰科技前瞻性布局AI与车载光学、专业显示等应用场景的有机结合,并不断向AR眼镜、机器人等领域延伸,驱动更多新赛道的场景落地。
“光峰在半导体技术领域有深厚积累,我们希望今年在应用场景方面有更大突破。”李屹说。
扎深根系方成参天大树
“人们常说创业‘九死一生’,但我不这么看。”李屹认为,“创业公司其实只分两种,受强烈探索欲和创新欲驱动的团队,他们注定成功;因其他原因创业的团队则大概率失败。”
李屹曾面临创业和投资的人生选择。“如果单纯追求财富,我绝不会选择创业。”李屹坦言道,从财富积累和个人生活品质的角度衡量,创业的投入产出比不高,因为企业家必须创造社会价值,承担巨大压力。
“我骨子里有很强的创新冲动。相比做投资,自己下场实干更加简单、直接和高效。”李屹表示,团队幸运地在激光显示领域找到了突破口,创新性地研发出ALPD技术,实现了重大技术性突破,也是他创业的原因之一。
原始创新之路并不好走,但李屹坚信硬科技创新和时间复利的价值,这份坚持最终让光峰科技这匹“千里马”遇上真正的“伯乐”,累计融资超过上亿美元。
“要长成参天大树,必须把根系扎深。”李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