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这市场,有点东西。商业航天这块儿突然就炸了锅,卫星互联网、相关概念股集体往上拱,尤其是上海港湾,9点56分直接封死涨停,股价冲到47.84元,创下历史新高。盘面上看,航天环宇20cm涨停,雷科防务、康达新材也跟着板了,光库科技、久之洋这些票涨得也不含糊。整个板块的躁动,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是冲着“朱雀三号”去的。
上周就有风声说“朱雀三号”要首发,蓝箭航天那边虽然嘴严,只回了一句“不做发射前预热,一切以官方发布为准”,但这种沉默反而让市场更上头。毕竟这玩意儿不简单——我国首款采用不锈钢箭体结构、一级可重复使用的大型液氧甲烷火箭,理论上能复用20次以上。一旦成功入轨并实现回收,对中国商业航天来说就是实打实的里程碑。高频次、低成本发射不再是画饼,星座组网、未来空间基建都有了底子。
有意思的是,上海港湾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其实是岩土工程,地基处理、围海造地这些,项目遍布东南亚、中东、拉美,属于“一带一路”出海的典型代表。按理说跟火箭发射八竿子打不着,但它最近频频出现在商业航天的热点里。翻翻资料才发现,原来它在机构研报里被点名过:公司已参与保障16颗卫星发射任务,有40多套卫星电源系统和太阳翼结构机构在轨运行正常,聚焦的是空间飞行器的能源配套。
所以这波行情,不是单纯的题材炒作,而是市场在押注一个更大的逻辑:中国商业航天正在从技术验证迈向产业化临界点。可回收火箭、多星群发、低成本发射链条逐步打通,背后需要一整套供应链支撑。像上海港湾这样的企业,哪怕不造箭,只要卡在关键环节,也能吃到产业红利。
而且你看它的走势,也不是一日暴起。早在11月20号就曾触及涨停,之后几天回调也没怎么跌,明显有资金在反复运作。今天这一板,量比1.75,成交额超5.6亿,换手率5%,说明交易热度起来了。市盈率虽然看着高,110倍多,但这类具备特定赛道卡位能力的公司,市场愿意给些溢价。
说到底,这不是哪一家公司的独角戏,而是整个生态的变化。当“朱雀三号”这样的硬核技术进入密集首飞窗口期,资本自然会沿着产业链去找标的。谁手里真有活、有交付记录,谁就能站上风口。至于后续能不能持续,还得看实际发射进展和订单落地情况。眼下这阵风,确实有点意思。
投资路漫漫,愿与大家相伴同行,点赞支持,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