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5月9日晚间,山东民和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涉肉鸡养殖、鸡苗繁育业务上市公司发布了今年4月份的销售数据。梳理这些销售数据可知,白羽肉鸡价格今年以来出现了明显波动。
对此,多位行业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白羽肉鸡行业仍面临加强产业链整合、提升自主鸡苗市场占比等多重挑战。
历经多年发展,我国白羽肉鸡产业已形成高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市场格局,不过,这却没能抑制白羽肉鸡的价格震荡。
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鸡业分析师王欣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受多重因素影响,今年毛鸡供应出现短期过剩,2月12日,毛鸡价格骤降至2.86元/斤,创下近5年价格新低。此后,随着企业全面复工复产,毛鸡价格迅速回弹并进入平稳期。
“供需失衡与疫病是导致白羽肉鸡价格震荡的主要因素。”王欣宇建议,企业可通过优化鸡源结构,增加合同鸡、自养鸡比例,制定长期精准生产计划来调控。同时加快疫病防控药物研发,降低外部风险干扰。
卓创资讯白羽肉鸡分析师孙亚男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前4个月,白羽肉鸡价格为3.48元/斤,同比下降9.14%。市场饱和、渠道备货意愿不足等因素叠加,导致屠宰企业冻品库存及下游食品加工企业库存处于高位水平。今年,养殖上游的鸡苗质量参差不齐、特殊天气下昼夜温差大、疫病情况较为严重,养殖难度明显高于去年同期,对于市场散户的养殖群体冲击较大。从今年产业发展的状况来看,行业有多处短板亟须补齐。
面对行业痛点,孙亚男建议,从养殖环节来看,企业要强化精细化管理,养殖水平的提高能有效确保养殖利润的提升。此外,也要关注鸡苗、环境控制等因素对成本的影响。从屠宰环节来看,应加强产业链合作与整合,纵向一体化发展。通过向前延伸产业链,涉足肉鸡养殖环节,建立自有养殖场或与养殖户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稳定肉鸡供应渠道和质量,降低采购成本和供应风险。向后拓展产业链,发展鸡肉深加工和销售业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随着行业集中度提升和产业链一体化推进,白羽肉鸡行业有望在未来实现更稳健发展,对于企业而言,在周期波动中探寻新的业绩增长点也是投资者关注的重要事项。
5月9日,春雪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春雪食品”)董事、总经理郑钧在业绩说明会上回答《证券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针对肉鸡价格波动对业绩的影响,公司采取多项措施来应对,首先,通过调整采购区域、实施比价采购策略、签订战略采购协议,并优化鸡苗规格与品种选择,有效降低鸡苗采购成本。同时采用玉米产地批量采购与豆粕联合集中采购模式,增强大宗原料议价能力。其次,推行“五统一”委托养殖模式,建立标准化养殖管理体系,保障产品质量与供应链稳定性,并通过合同约束降低农户违约风险。通过与专业机构合作构建“疾病精准防控体系”,提升疫病防控技术能力,减少养殖损耗。利用新增4万吨鸡肉调理品智慧工厂产能,着力提升调理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的产销量,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平滑生鲜品价格波动的影响。最后,同步拓展出口市场,利用国内外双渠道布局分散单一市场风险。
春雪食品董事长郑维新在回答《证券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去年中国鸡肉行业全年出口量创历史新高,行业普遍看好海外市场机遇,欧洲、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增速显著。公司针对性制订了海外市场开发计划,并采取多重策略拓展布局,将逐步尝试品牌“出海”、销售业务“出海”和产品研发业务“出海”,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并利用汇率优势及海运成本下降增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