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15 18:11:40 股吧网页版
股东频繁套现,“不差钱”的东鹏饮料急于港股IPO,是融资还是“圈钱”?
来源:理财周刊-财事汇

K图 605499_0

  一边是业绩狂飙和巨额分红,另一边是股东减持与产品依赖,东鹏饮料(605499.SH)的港股上市野心中藏着怎样的焦虑?

  2025年10月9日,东鹏饮料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这是继今年4月3日首次递表失效后的第二次尝试。短短六天内,这家中国功能饮料之王便重启了港股IPO进程,其急迫心情不言而喻。

  自2021年5月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成为A股“功能饮料第一股”以来,东鹏饮料一直未停止对资本市场的渴望。2022年曾筹划瑞士上市,2024年转向港交所,致力于资本国际化布局。

  东鹏饮料的业绩光鲜——2024年营收158.39亿元,归母净利润33.27亿元,2018年以来净利润累计增长超过14倍。这家看似不差钱的公司为何如此执着于港股上市?

  一、资本远征,从A股到H股的执着

  东鹏饮料的资本化之路可谓一波三折。该公司始创于1987年,前身为国有深圳市豆奶饮料厂,2003年完成国有企业向民营股份制企业改制。2021年5月27日,东鹏饮料在上交所敲钟上市,募资18.51亿元。

  然而,A股上市仅满一年,东鹏饮料就开始筹划海外上市。2022年6月,公司筹划赴瑞交所发行GDR,计划打开欧洲市场大门。但随着海外上市监管要求收紧,这一计划于2024年2月终止。

  东鹏饮料的“A+H”计划并非孤例。随着国内资本市场改革深化,越来越多A股上市公司寻求香港二次上市,以拓宽融资渠道并提升国际影响力。对于消费品公司而言,港股平台更被视为国际化战略的重要跳板。

  颇具戏剧性的是,东鹏饮料的首次港股IPO申请因6个月内未完成上市流程,于2025年10月3日失效。但仅过6天,公司便再度递表,凸显其港股上市的坚定决心。

  公司表示,本次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拓展海外市场业务,完善产能布局,加强品牌建设,以及增强产品开发能力等。

  然而,市场普遍认为,公司并不“缺钱”。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账面现金及金融资产合计超70亿元,未分配利润达59.8亿元。尤其是在大额分红、减持、融资等资本运作频繁发生的背景下,公司仍执意赴港上市,难免引发“圈钱”质疑。

  二、业绩狂飙,功能饮料之王的崛起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销量计,东鹏在中国功能饮料市场自2021年起连续4年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15%增长到2024年的26.3%。

  截至2025年上半年,东鹏饮料已拥有超过3000家成熟经销商,覆盖全国33个省级行政区、333个地级行政区,地级城市覆盖率近100%,有效活跃终端门店约420万家。

  东鹏饮料的业绩增长确实令人瞩目。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仅为30.38亿元,归母净利润2.16亿元。到2024年,这两项数据已飙升至158.39亿元和33.27亿元,六年间净利润增长超过14倍。

  2025年上半年,东鹏饮料业绩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营业收入107.37亿元,同比增长36.37%;归母净利润23.75亿元,同比增长37.22%。半年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公司毛利率也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从2022年的41.6%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44.4%。在Brand Finance发布的《2025全球软饮料品牌价值50强》报告中,东鹏饮料以30.8亿美元的品牌价值首次跻身全球软饮料品牌前十。

  与此同时,东鹏饮料的销售费用持续增长,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14.49亿元、19.56亿元和26.8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6.01%。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更是高达16.82亿元,同比增长37.27%。

  相比之下,公司研发投入明显不足。2022年至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4375.5万元、5439.1万元和6267.1万元,复合年增长率19.68%,体量和增速远低于销售费用。这种“重营销、轻研发”的模式可能制约公司的长期创新能力。

  三、产品依赖,增长天花板下的突围困境

  东鹏饮料辉煌业绩背后隐藏着严重隐忧——对单一产品的过度依赖。2022年至2024年,能量饮料收入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96.6%、91.9%和84%。2025年上半年,这一比例虽降至77.9%,但依赖程度依然较高。

  东鹏特饮作为公司绝对主力产品,在中国功能饮料市场销量位居第一。但问题在于,这种依赖也意味着公司的增长天花板取决于功能饮料市场的整体规模。2019-2024年,能量饮料行业复合增长率为8.3%,而东鹏特饮的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预示着未来可能面临市场容量制约。

  为培育第二增长曲线,公司先后推出电解质水“东鹏补水啦”、无糖茶“乌龙上茶”、咖啡产品“东鹏大咖”等新品。其中,“补水啦”表现最为亮眼,2025年上半年销售收入达14.93亿元,追平去年全年,同比增长213.7%,收入占比跃升至13.91%。

  需要注意的是,2025年7月,国家卫健委将能量饮料纳入“特殊用途饮料”监管试点,要求标注“每日限量”警示,并禁止18岁以下人群食用含特定成分的产品。这一政策变化可能对东鹏核心产品构成长期威胁。

  四、财务迷思,不差钱与大存大贷

  东鹏饮料的财务运作存在值得关注的现象。2025年3月,公司宣布使用不超过110亿元进行现金管理,投资于结构性存款等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产品。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购买的投资产品约85亿元左右。

  与此同时,公司的贷款规模也在大幅增长。2024年,东鹏饮料短期借款激增118.69%至65.51亿元,直接导致流动比率跌至0.85。截至2025年中期,公司货币资金52.62亿元,短期借款61.28亿元,存在明显的“大存大贷”现象。

  财务专家分析,东鹏饮料可能在进行通过低息贷款进行高息理财的套利操作。如果通过H股IPO上市再融资补充资本,将有助于改善公司债务结构,为未来稳健发展奠定基础。

  现金流方面出现隐忧,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40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22.67亿元下降了23.24%。公司解释称主要受预收货款减少和税费支付增加影响。

  同时,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与净利润的比率已降至0.73,表明部分利润尚未实际转化为现金流入。

  五、家族变现,减持与分红的资本盛宴

  与东鹏饮料执着IPO上市相对应的是,公司大股东们正在享受一场资本盛宴。根据粗略估算,截至目前,林木勤家族累计已变现超过50亿元。

  这一变现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是股东减持;二是高比例现金分红。

  减持方面,2025年3月14日至5月21日,瑞昌市鲲鹏创业投资合伙企业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合计减持东鹏饮料523.78万股股份,套现约19.08亿元。鲲鹏投资由林木勤持股9.01%,其子林煜鹏持股54.05%,林木勤父子因此套现逾12亿元。

  此外,2023年,员工持股平台东鹏远道、东鹏致远、东鹏致诚通过减持合计套现10.67亿元。而曾经的第二大股东天津君正更是累计套现约40亿元。

  分红方面,东鹏饮料自2021年上市以来已累计派发现金红利66亿元,平均分红率高达63.62%。仅2025年上半年,公司就推出每股派现2.5元的分红方案,总额达13亿元。

  林木勤作为公司实际控制人,直接间接合计持有公司50.74%的股权。加上其兄弟林木港、侄子林戴钦等关联人,林木勤家族控制着东鹏饮料约65%的股权。在累计分红66亿元中,林木勤家族因此分得约42.8亿元。

  东鹏饮料的高增长故事,曾让其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自2021年A股上市以来,东鹏饮料市值曾一度突破千亿大关。截至2025年10月15日,其股价收报291.85元/股,总市值已攀升至约1517.66亿元。

  然而,随着市场趋于饱和、竞争加剧、消费趋势变化,公司或将面临成长性的“天花板”。被指产品结构单一、股东频繁套现、战略推进缓慢……这些问题也使得东鹏饮料的港股IPO面临市场审视。

  在资本市场上,没有永远的“特饮”,只有永远的“特别谨慎”。东鹏饮料的港股远征终将面临产品与市场的终极考验。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