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四年的调整期,“消费之春”在2025年的资本市场重现萌发之势。一方面,中国财政政策持续发力提振内需的大方向或更为明确,另一方面,随着市场波动加剧、不确定性的增强,“低预期低估值”+“消费韧性特征下的价值企稳”可能获得资金青睐。
继前期“基金投资力测评”整体聚焦了主动权益消费基金后,基于美国滥征关税严重冲击全球贸易秩序引发配置逻辑重构,此次测评将进一步聚焦LOF板块,并重点关注投资方向包含消费行业的权益类基金表现。
事实上,2025年开年以来科技与消费形成的双主线格局,背后也暗藏阿尔法分化的密码。在同一趋势赛道下,基金管理人对细分行业的认知深度与组合风险管理能力,往往共同组成产品业绩韧性的决胜关键。
把握主线掘金机遇
当前,全市场共有LOF基金172只(不同份额合并计算),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过去三年收益率超过10%的仅有16只,而今年一季度同样保证了正收益的则仅有11只。
怎么让基金能攻善守?随着一季报季的落幕,投资者也不难从基金的持仓中一探究竟。
从排名来看,过去三年涨幅最高的中欧科创LOF,区间收益率达到了33.21%。这一收益主要由今年一季度25.46%的增长所贡献。作为一只投资领域明确在科技板块的产品,聚焦芯片股的做法,让基金展现出了一定的业绩锐度。
具体来看,中欧科创拿得最久的恒玄科技,已经连续重仓长达11季度。同时在近半年,基金也开始更多添入了一些受到AI提效增利的应用产业,如智能驾驶和医疗等。
相比之下,更多长短期均保持了相对稳定收益的LOF,依然呈现出复合行业投资的宽基属性。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能力圈中包含消费行业的基金,整体有着更可圈可点的绝对收益。
在消费股中成功“掘金”的一个典型例子便是泓德丰泽。数据显示,基金近三年收益率13.92%。在主动权益LOF中排于第10。该基金近三年净值增长13.92%,一季度7.93%的正收益使其跻身灵活配置型基金前15%(296/2333),展现出能抗能打的突围能力。
年轻化的新消费赛道和传统品牌巨头,共同构成了泓德丰泽新旧动能结合的消费配置矩阵。穿透基金的持仓结构,2025年一季度末,泓德丰泽的前十大重仓股中所包含的东鹏饮料、泡泡玛特、格力电器、安踏体育、石头科技、立高食品均为消费股。
尽管新消费业态自2024年以来快速崛起,但由于行业商业模式尚未完全成熟、细分赛道个股业绩分化明显等原因,公募基金对相关领域核心资产的布局仍保持相对克制。在这一背景下,能够精准预判新消费核心增长逻辑的基金管理人,凭借对产业变革的前瞻洞察,往往更能在今年的结构性行情中抢占先机。
此外,还有一些绩优基金的持仓呈现出“消费+科技”的双轮驱动格局。例如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南方瑞合三年定开混合以30.68%。2024年,南方瑞合曾在经历第二个封闭期的业绩波动后,因全额退还管理费而引发市场关注。不过从去年九月的第三个封闭期以来,基金的净值重新出现了不少积极表现。最新持仓显示,基金管理团队在保持泡泡玛特作为第一大重仓股的同时,显著提升电子行业配置权重,并涉猎北交所优质标的。
组合管理的“三重护城河”
选股之余,持有的策略往往是决定基金经理长线业绩的胜负手。以泓德丰泽为例,尽管基金经理季宇管理公募基金不到3年,但此前13年跨周期资管经验构筑的复合型知识结构——涵盖券商、保险、审计等多重领域——为其塑造了独特的投资能力图谱。
从基金的种种投资操作数据中,不难看出这种复合研究体系在投研实践中的有效转化。穿透泓德丰泽的投资策略,三大维度共同为基金构建起了业绩护城河。
一是关注安全边际。在公开宣传中,季宇强调自身选股遵循GARP策略(合理估值策略)。从重仓股平均市盈率的数据来看,季宇自2023年接管产品以来,其对选股的估值把握十分严格,整体的做法是估值低位买入个股、高位也不会贪恋尾部收益。
2023年,泓德丰泽重仓股的平均PE进一步被压低,每半年披露的数据均呈下降态势。2023年下半年以来,在每半年的财报中,基金重仓股的平均PE均未超过20。
二是注重风险分散。Wind数据显示,泓德丰泽在2024年年末的投资集中度仅为0.02%,显著低于同类0.18%的均值。在今年一季度,这一数字也仅有0.04%,体现出通过极致分散策略缓释个股波动风险的特征。
同时作为宽基基金,季宇在发挥消费能力圈投研的同时也适时拓展外延领域,兼顾了行业均衡,近几期的重仓股还包括腾讯控股、药明康德、安克创新等。
三是在实操上敢出手、拿得住。纵观过往的数期财报,可以发现其中不乏基金经理将看好的个股一次性买成重仓的例子。
东鹏饮料是泓德丰泽的重点偏好标的。季宇自2022年三季度接管泓德泓富后,在东鹏饮料阶段下跌时首次买入,并一举使其成为基金的第5大重仓股。2023年三季度泓德丰泽也持有东鹏饮料为第6大重仓股。从季报来看,季宇一直对其作为重仓股持有。2025年一季度末,东鹏饮料是泓德丰泽的第1大重仓股。
关注内需消费企业回报潜力
进入2025年二季度,市场的开局与一季度截然相反,随着美国对全球贸易伙伴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长期以来的全球贸易秩序被打破,资本市场也随之产生较大的动荡,并一定程度为消费板块施予压力。
但与之相对地,在出口等外需承压的大背景下,畅通国内大循环、扩容内需消费市场或成为必然选择,在政策和资金面上,内需板块的韧性也在逐渐凸显。当前,关注组合投资企业的收入地域来源,成为了许多耕耘消费赛道基金经理的选择。
在一季报中,季宇指出,组合中所投资的部分企业有来源于北美地区的收入。但与制造型企业不同,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品牌公司竞争力建立在产品、品牌、渠道多重保护基础之上,成本只是企业竞争力的一个维度,且企业毛利率较高,可以通过产品迭代等手段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提价来转移成本压力。
“品牌企业更多的风险,是价格上涨以及动荡局势下海外消费者信心受到冲击之后对短期需求的抑制。”她表示。
展望后市,季宇则认为,当前我国内需消费市场潜力大,消费环境趋于稳定:“国内市场的语言统一性、消费习惯趋同性和区域销售模式的一致性,使其成为全球罕见的超大规模统一市场,这一特征为培育具有长期竞争力的消费龙头企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
从估值来看,季宇指出,2021-2025年消费行业经历了持续四年的下行周期,无论是全球对比的相对估值,还是行业自身的历史估值位置均处于较低的水平。回归到市场空间、商业模式、企业竞争力这些最基础的价值判断因素上,中国优秀消费企业隐含的预期回报率已经非常有吸引力。
本文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