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上升拖累盈利,但需求端热度不减
博迁新材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显示,公司单季营收达2.87亿元,环比增长6.7%,延续了此前的增长势头。然而,归母净利润为0.46亿元,环比下降20.1%,扣非净利润更是环比下滑23.1%。这一反差引发了市场关注。从财务数据来看,Q3毛利率为28.8%,虽同比提升9.06个百分点,但环比却下降5.11个百分点;净利率也环比下滑5.39个百分点至16.1%。天风证券指出,这主要受短期营业成本上升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带来的财务费用增加影响。尽管原料端沪镍均价仅环比微跌1%,但管理与财务费用率的上升,叠加产能满负荷运行下的成本压力,导致盈利能力短期承压。
AI驱动MLCC需求爆发,高端镍粉成关键材料
值得重视的是,支撑博迁新材长期成长的核心逻辑正在加速兑现。根据Trend Force预测,2025年下半年AI服务器市场维持旺盛需求,新一代高性能平台集中出货,带动上游元器件备货升温。其中,MLCC(多层陶瓷电容器)因算力和功耗提升,单机搭载量显著增加,整体备货需求预计环比增长近25%。而高阶MLCC对高性能、小粒径金属粉体提出更高要求,直接拉动了高端镍粉的需求。此外,车规级MLCC也在新能源汽车推动下打开增量空间。村田、三星电机等头部厂商纷纷加码高端产品线,进一步巩固了上游材料的景气周期。
扩产+大单双轮验证,行业高景气已获实质性支撑
更关键的是,博迁新材近期动作频频,释放出强烈信号。公司在中报后宣布投资2.97亿元建设年产1200吨超细镍粉产线,叠加在建的600吨产能,总扩产规模达1800吨。与此同时,9月29日公告与X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约定在2025年8月至2029年底销售5420~6495吨镍粉,预计合同金额达43~50亿元。这一大额订单不仅锁定未来收入,更与资本开支形成“双向印证”,说明下游客户对高端镍粉的长期需求具备确定性。
说实话,我一开始也担心Q3利润下滑是否意味着基本面拐点,但深入拆解后发现,这只是短期成本波动带来的阶段性扰动。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在AI和新能源双重趋势下的卡位优势——作为国内MLCC用镍粉龙头,它正站在算力基建升级的核心供应链上。虽然当前股价处于中轨与下轨之间,短期空方占优,但中期趋势仍呈震荡上行,且五日主力资金净流入近亿元,说明有资金在逢低布局。我认为,随着扩产项目落地和大单逐步执行,2026年盈利有望迎来明显释放,当前估值回调反而提供了观察窗口。当然,也要警惕客户集中度高、原材料波动等风险,但整体来看,博迁新材的基本面支撑正在变得越来越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