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数字经济浪潮下,增强现实(AR)与虚拟现实(VR)市场正进入爆发式增长期。研究机构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AR/VR总投资规模已达152.2亿美元,预计未来五年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超20%。其中,中国有望成长为全球AR/VR最重要的市场之一,2024年至2029年,中国AR/VR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为41.1%,涨幅位列全球首位;2029年中国AR/VR总投资规模将超过105亿美元,占全球总投资规模的26.5%。
“近年来,AR/VR技术在显示清晰度、交互自然度、续航能力以及设备便携性等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硬件成本的逐步降低,极大拓宽了AR/VR设备的应用场景。此外,下游内容生态的蓬勃发展也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硬件方面,AR/VR涉及的头戴设备市场近期快速发展。集邦咨询顾问(深圳)有限公司(TrendForce)此前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VR与MR(混合现实)头戴装置出货量约为960万台,同比增长8.8%。IDC报告认为,MR硬件具备“虚实结合”又方便实用的特点,使其成为驱动AR/VR硬件市场增长的主引擎。到2028年,传统VR设备将基本退出中国市场。
从终端用户的角度来看,消费者市场有望继续成为AR/VR市场占比最大的领域。IDC预测,在政策利好与AI技术突破的双引擎驱动下,消费者市场将继续主导中国AR/VR市场的发展。2025年至2029年,AR/VR消费者市场的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55.0%。
“在消费级市场,轻量化、高性能的AR眼镜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的新一代个人计算平台。而在企业级市场,VR技术将在远程协作、虚拟培训、产品设计评审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助力企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随着5G、AI等技术的融合应用,AR/VR还将催生出沉浸式旅游、虚拟演唱会、远程医疗手术指导等场景。”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在行业高增长与广阔前景的吸引下,AR/VR赛道关注度持续升温,多家上市公司凭借技术与资源优势加速布局。
上海罗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2024年年报中提到,在空间建模和虚拟现实沉浸式体验方面,公司与复旦大学共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同时在上海电影影视互动游戏、西安“生命之树”、四川巴中“巴河夜游”等项目中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数字化沉浸体验,通过集成VR小程序和AR眼镜导览等创新技术,实现在不同终端上互动性增强体验。
欧菲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互动平台上回答投资者提问时提到,公司始终密切关注AI眼镜、VR/AR行业的发展动向,对相关领域进行了前瞻布局,覆盖光学镜头、影像模组和VR/AR光机等方面,形成了一站式光学解决方案能力。公司将持续关注AI眼镜、VR/AR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积极探索前瞻性技术领域。
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讲师王雨婷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5G网络普及、AI算法优化及硬件成本下降,AR/VR设备的用户体验将得到大幅提升,消费端与工业端需求有望被全面激活。未来,具备技术研发实力、产业链整合能力的企业,将在硬件制造、内容生态、行业应用等环节持续受益,整个AR/VR产业链发展前景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