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业股份刚刚放出了一个重磅消息:2022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预留授予部分的第三个行权期,行权条件已经全部达成。根据公司11月21日召开的董事会决议,本次共有81名激励对象可以行权,合计拟行权数量为54.1904万份,行权价格为56.54元/股,股票来源为公司向激励对象定向发行A股普通股。这一进展意味着核心骨干员工即将兑现阶段性激励成果,也从侧面反映出公司在业绩考核指标上的稳健表现。
回顾整个激励计划的推进过程,德业股份的节奏相当清晰。该计划最早于2022年7月获得股东大会通过,当年12月完成预留部分的授予,涉及125名激励对象共62.3万份期权。此后,公司陆续完成了多个行权期的条件确认与调整工作,包括因权益分派导致的行权价格和数量调整。此次是预留授予部分第三次满足行权条件,可行权人数为81人,主要为核心技术(业务)人员,覆盖范围集中且具针对性。行权期设定在2025年12月20日至2026年12月19日之间,采用自主行权模式,通过平安证券系统操作,灵活性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公告中提到“本次可行权数量占已获授数量的比例”达到约36.98%,略高于常规的年度匀速解锁比例。公司解释称,这是由于激励对象前期行权及公司实施股份转增等权益分派所致,说明整体股权结构变动已被纳入激励机制的动态管理之中。与此同时,公司也在同步注销部分到期未行权的期权,体现出对激励计划执行的规范性和严肃性。
我作为长期关注德业股份的观察者,看到这个消息并不意外。这家公司自上市以来一直以稳健的管理和清晰的战略著称。其核心业务——储能逆变器和光伏产品,正是近年来增长最确定的赛道之一。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近88.5亿元,净利润超23亿元,虽然增速有所放缓,但在当前环境下仍属优质表现。更让我看重的是,机构资金持续加码,比如香港中央结算公司增持、多只ETF新进十大流通股东,这说明专业投资者对其基本面的认可度在提升。
在我看来,股权激励行权条件的连续达成,不仅是对管理层和核心团队的正向反馈,更是公司经营韧性的体现。尤其是在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能持续兑现激励承诺,说明内部目标设置合理,执行力强。当然,当前股价处于76元左右,虽高于行权价,但并未形成巨大套利空间,反而有助于保持激励的长期导向。只要后续光伏与储能需求不出现断崖式下滑,德业股份的基本面支撑依然扎实。这次行权,更像是又一次静默的实力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