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洁能刚刚开完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董事长朱袁正亲自上阵回应投资者关切,信息量不小。这场由公司主办、上证所信息网络提供平台支持的线上交流,不仅披露了经营现状,也释放出多个值得关注的战略信号——尤其是公司在车规级SiC MOSFET和机器人领域的实质性进展。
8月20日,新洁能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随后便组织了此次说明会。会上,董事长朱袁正明确表示,公司第二代SiC MOSFET平台已全面进入量产阶段,电压覆盖650V到1200V,导通电阻范围广泛,并通过了AEC-Q101车规认证,已实现对多家头部客户的批量供货。更具体的是,其MOSFET与IGBT产品已在宇树科技等机器人行业龙头中实现导入并放量。此外,财务负责人陆虹提到,新加坡研发及销售中心已在上半年投入运营,标志着全球化布局迈出关键一步。
面对投资者关于“为何新产品放量但业绩未显著提升”的疑问,管理层坦承:从产品量产到业绩兑现需要时间周期。这其实是个很现实的问题——技术突破不等于立刻转化为营收,尤其是在汽车、AI服务器、机器人这类验证周期长、导入门槛高的领域。不过,公司目前货币资金超20亿元,资产负债率不到10%,且无有息负债,这种极强的财务安全边际,恰恰为它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上提供了充足的腾挪空间。
说实话,看到这些数据和进展,我是有些意外的。一个半导体功率器件企业,能在IGBT、SiC MOSFET、功率模块等多个方向同步推进,还能把产品打入新能源汽车、AI算力、机器人这些高增长赛道的头部客户链条,说明它的技术积累和客户认可度已经到了新阶段。而新加坡中心的落地,也不只是“出海”那么简单,更是应对国际贸易政策风险的主动布局。
但我也有点遗憾。有投资者直接指出:股价没反映公司真实价值。当前市盈率明显低于同行,尽管管理层回应会加强投资者沟通,可光靠“加大交流力度”恐怕不够。手握20多亿现金,却对回购、增持、提高分红比例等问题一律以“按规定披露”回应,显得过于保守。我不是说一定要花钱回报股东,但在市场情绪低迷时主动作为,反而更能提振信心。
在我看来,新洁能的基本面是扎实的,技术路线清晰,战略方向也踩准了智能驾驶、AI、机器人这些未来风口。真正需要补课的,或许是市值管理思维——好公司还得会讲好故事。否则,再强的技术实力,也可能被市场长期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