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罗永浩与西贝之间围绕预制菜的争论引发广泛关注。这场争论不仅关乎双方的声誉,更将预制菜产业的诸多问题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也为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近年来,预制菜产业发展迅猛。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延续稳健增长态势,市场规模达到4850亿元,同比增长33.8%,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突破7490亿元。预制菜产业作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要载体,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餐饮行业标准化、满足消费者便捷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背后,诸多问题也逐渐浮现。此次争论的核心之一就是预制菜的定义与标准:罗永浩认为西贝菜品多为预制菜,而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则强调“预加工不是预制菜”,并称“按照相关规定,我们没有一道菜是预制菜”。
这种争议恰恰印证了预制菜行业龙头企业味知香的观点——预制菜市场空间大,但行业仍缺乏相应的标准制度。
今年6月,味知香董事长夏靖在财报业绩说明会上表示,预制菜行业的繁荣与挑战并存。目前行业面临标准不一、食品安全隐患、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在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和行业竞争的加剧,也对预制菜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行业标准及政策的日益完善,预制菜行业将在规范化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升级。从长期来看,优质产品将会是人们的消费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据媒体最新报道,由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届时,预制菜“身份”将有统一说法,餐饮门店是否使用、如何使用预制菜,也将首次纳入强制信息披露范畴。
这无疑是回应行业与消费者诉求的积极信号。受此消息影响,二级市场相关板块“涨声”相迎,9月15日,预制菜概念表现活跃,截至收盘,得利斯涨停,天康生物涨超8%,龙大美食、惠发食品及国联水产均涨超5%,味知香涨近4%。
从本次争议可以看出,标准化是预制菜产业破局的关键,只有统一标准、设立准入门槛,才能解决认知错位;而透明化则是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当“明示”成为法定义务,消费者才能真正实现自主选择,同时倒逼企业提升品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品质更是预制菜产业的生命线。此次风波,本质上是消费者对预制菜品质焦虑的一次集中爆发。预制菜要想真正赢得市场与消费者尊重,相关企业必须将品质打造成核心竞争力,从满足“便捷果腹”的基本需求,升级为消费者“愿意主动选择”的价值消费。
从罗永浩与西贝的争论不难看出,标准、透明、品质仍是预制菜产业发展的核心痛点。可以预见,随着《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即将出台,这些长期困扰行业的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产业也将朝着更规范、更健康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