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钴价单日飙8000!3家中国企业闷声赚,逻辑太清晰
刚刷到伦敦金属交易所的行情,做金属贸易的老周直接发圈:“钴价疯了!10月5-6日两天涨超11%,10月9日长江现货1#钴都摸到35.5万元/吨了,创今年新高!” 这波涨价可不是短期炒作,是“供应卡脖子+需求抢货+库存见底”凑出的必然结果。更关键的是,早有中国企业提前布好了局,在这场涨价潮里闷声拿红利,今天用最新数据和企业案例,把其中的门道说透。
刚刷到伦敦金属交易所的行情,做金属贸易的老周直接发圈:“钴价疯了!10月5-6日两天涨超11%,10月9日长江现货1#钴都摸到35.5万元/吨了,创今年新高!” 这波涨价可不是短期炒作,是“供应卡脖子+需求抢货+库存见底”凑出的必然结果。更关键的是,早有中国企业提前布好了局,在这场涨价潮里闷声拿红利,今天用最新数据和企业案例,把其中的门道说透。
先给大家交个底:钴价不是突然起飞,是供需缺口逼出来的爆发。全球75%的钴都来自刚果(金),但它从2月就开始延长出口禁令,现在国内冶炼厂原料都快断供了。而另一边,新能源车、折叠屏手机都在抢钴,需求蹭蹭涨。一边不够卖,一边拼命买,手里有资源、有技术的企业自然赚得盆满钵满。
先给大家交个底:钴价不是突然起飞,是供需缺口逼出来的爆发。全球75%的钴都来自刚果(金),但它从2月就开始延长出口禁令,现在国内冶炼厂原料都快断供了。而另一边,新能源车、折叠屏手机都在抢钴,需求蹭蹭涨。一边不够卖,一边拼命买,手里有资源、有技术的企业自然赚得盆满钵满。
一、钴价疯涨的底层逻辑:3个因素凑齐了
想明白企业为啥能赚钱,得先搞懂钴价涨的根本原因。这波上涨不是偶然,是三个关键变量撞在了一起:
1. 供应端:刚果(金)掐住全球“钴脖子”
刚果(金)就是全球钴市场的“总开关”,它的政策一动,全球价格就跟着抖。从2025年2月开始,该国多次延长钴原料出口禁令,导致国内钴湿法冶炼中间品进口量连续数月大幅下滑,港口库存越降越低。
现在更棘手的是,冶炼企业已经“无米下锅”。不少小厂因为拿不到原料被迫停产,就算是大厂,也只能靠之前的库存和长协矿撑着,行业整体开工率特别低。贸易商都在惜售,觉得后面价格还能涨,供需缺口一下子就拉开了,这也是10月9日单日能涨8000元的核心原因。
2. 需求端:新能源车+消费电子“双重抢货”
供应少了,需求反而像吹气球一样涨。10月正是新能源车“金九银十”旺季,高端车型都爱用三元电池——毕竟它能量密度高、续航长,而每吨三元电池得用3吨钴,比磷酸铁锂电池多一倍。近期多家车企都在推高端产品线,直接带动钴需求稳涨。
不光是新能源车,消费电子也来添把火。折叠屏手机、AR/VR设备密集发布,这些产品的电池对能量密度要求高,必须用钴基正极材料,这部分需求也涨了不少。再加上航空发动机、医疗设备这些传统领域的稳定需求,钴的用量根本降不下来。
3. 库存端:冶炼厂快“断粮”,库存见了底
供需失衡的同时,库存也到了“警戒线”。国内港口的钴原料库存持续走低,很多冶炼厂的原料库存只够维持几天生产,有些甚至已经开始减产。以前库存高的时候,就算供需有点缺口,价格也涨不动;现在库存见底,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价格就会大幅跳涨,这波上涨其实早有预兆。
二、红利赢家:3家中国企业早有布局,各有各的赚法
钴价上涨不是“普涨红利”,真正赚钱的是那些提前握好“资源、技术、回收”三张牌的企业。这3家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1. 洛阳钼业:手握全球大矿,躺着赚差价
要说钴资源最多的中国企业,洛阳钼业绝对是“大哥”。它在刚果(金)运营着TFM和KFM两座世界级矿山,是全球数一数二的钴生产商,手里的钴资源量根本不愁原料问题。
资源多的好处太明显了:“成本锁定,利润随价涨”。比如它的矿山成本早就定好了,不管市场价格涨到35万还是40万,多出来的基本都是利润。2025年上半年钴价刚涨一波,它的利润就很可观,现在价格又涨了一大截,赚钱效应只会更明显。
更聪明的是,洛阳钼业早早就和下游电池厂签了长单,既保证了销量,又能享受价格上涨的红利。这种“有矿在手”的企业,在涨价周期里就是最稳的赢家。
2. 格林美:下游精细加工龙头,附加值拉满
格林美可能不是资源最多的,但赚钱的“巧劲”很足。它聚焦下游的电池化学品赛道,核心做三元前驱体,还是全球最大的钴粉制造企业,光是超细钴粉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就超过50%。
钴产业链的利润其实是“两端高、中间低”,上游开采和下游加工毛利率高,中游冶炼反而赚得少。格林美正好踩中了下游的高附加值环节,而且它还有从上游矿产到下游加工的一体化能力,在产业链里说话特别有底气。
比如它用钴加工成三元前驱体,直接卖给宁德时代、LG新能源这些电池大厂,比单纯卖钴矿赚得多得多。钴价涨的时候,它的产品能跟着提价,利润空间自然就大了。
3. 华友钴业:全链条布局,绑定大客户抗风险
华友钴业是国内钴行业的龙头之一,它的优势是“全链条+大客户绑定”。上游在刚果(金)拿资源,中游做钴盐冶炼,下游还搞三元前驱体,直接给头部电池厂供货,从开采到加工的环节全占了。
这种布局的抗风险能力特别强。比如刚果(金)禁令导致原料涨价,它自己有矿能对冲成本;下游需求涨了,它的三元前驱体又能卖上价。而且它还在布局电池回收,从退役电池里提炼钴,既能降低对进口原料的依赖,又符合国家环保政策,长期发展更稳。
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预计能卖1000万辆,三元电池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大,华友钴业绑定了大客户,订单根本不愁,自然能稳稳享受涨价红利。
三、普通人能关注啥?3个方向避开跟风陷阱
看到钴价上涨,不少人想跟着参与,但盲目跟风容易踩坑。结合企业逻辑,给大家3个实在建议:
1. 盯紧“有矿+长单”的企业,别碰纯题材股
钴价上涨最直接的受益者是有自有矿山的企业,比如洛阳钼业,或者像华友钴业这样有稳定原料供应的。那些没有实际钴资源,只靠概念炒作的企业,就算股价短期涨了,也很难持续,说不定还会被套牢。
选的时候可以看两个指标:一是“钴资源自给率”,越高越好;二是“长单占比”,和下游大厂签了长单的,业绩更有保障。
2. 关注“下游加工”,附加值比卖矿高
别光盯着上游挖矿的企业,下游的精细加工企业更值得看。就像格林美,做钴粉、三元前驱体,附加值比单纯卖钴矿高得多,赚钱能力反而更强。
随着新能源车往高端化发展,对三元前驱体这些高端产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这些企业的成长空间自然就大了。而且它们受上游原料波动的影响相对小一些,经营更稳定。
3. 别追短期暴涨,看长期供需和技术变化
虽然现在钴价涨得猛,但也要注意风险。短期要看刚果(金)的政策会不会调整,如果禁令放松,价格可能会回调。长期还要看技术迭代,比如无钴正极材料、钠离子电池如果商业化了,可能会影响钴的需求。
机构看好钴价长期上涨,是因为供需缺口短期内很难填补——刚果(金)的供应问题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而新能源汽车的需求还在涨。但如果想长期关注,一定要跟踪这两个核心数据:刚果(金)的出口政策变化,还有国内三元电池的装机量。
我身边的老周早就盯上了这波机会,他说:“钴这种战略金属,稀缺性摆在那,只要供需失衡没解决,价格就有支撑。那些提前布局产业链的企业,就像提前囤了货,现在就是坐收红利。”
其实钴价上涨的背后,是中国企业在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中的竞争力体现。从抢资源到搞技术,再到做高附加值加工,中国企业已经从“被动买原料”变成“主动掌控产业链”,这才是真正的底气。
最后想问问大伙:你觉得钴价能涨到40万元/吨吗?洛阳钼业的“资源为王”和格林美的“精细加工”,你更看好哪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