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公司历史与发展历程
洛阳钼业的发展始于其前身创立,成长轨迹清晰勾勒出从区域矿企到全球巨头的跨越。早期通过第一次混改引入鸿商集团投资,形成“国资控股、民资参股”模式,实现规模化发展。2012年起,公司先后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IPO,开启资本运作新篇章。
关键扩张期集中在海外并购:2013年以8.2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北帕克斯铜金矿80%权益,2016年斥资26.5亿美元收购刚果(金)TFM铜钴业务56%股权并后续增持至80%,同年以15亿美元拿下巴西铌磷业务。2021年完成对全球第三大金属贸易平台埃珂森IXM的收购,延伸供应链布局。2025年交割厄瓜多尔凯歌豪斯金矿100%股权,新增黄金资源版图,同时引入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四川时代成为第二大股东,深化新能源产业链绑定 。
二、核心基本面概览
(一)财务表现
2025年上半年业绩亮眼,实现营业收入947.73亿元,归母净利润86.71亿元,同比增幅达60.07%,创同期历史新高,其中Q2归母净利润47.25亿元,同比增长41.24%,环比增长19.75% 。盈利提升得益于成本管控与业务结构优化,营业成本同比下降10.96%,同时主动缩减低效益贸易业务,聚焦核心资源板块。财务结构稳健,现金储备充足且负债率持续下降,抗风险能力较强 。
(二)业务布局
形成覆盖多金属的全球化业务体系,核心板块包括:
- 铜钴业务:2025H1实现铜体系35万吨、钴体系6万吨,分别同比增长13%、13%,铜收入257亿元同比增28%,钴收入57亿元同比增62%。
- 钼钨业务:通过工艺优化提升回收率,2025H1钼板块毛利增11%,钨板块毛利增33%,钼铁、仲钨酸铵价格均呈上涨趋势。
- 铌磷业务:2025H1铌销量增5%,磷销量增9%,磷板块毛利增速达123%,降本成效显著。
- 黄金业务:新增厄瓜多尔凯歌豪斯金矿,保有资源量含黄金638吨,储量359吨,预计2028年投产,年产金约11.5吨。
三、公司核心实力与优势
(一)顶级资源储备与全球布局
手握稀缺资源话语权,掌控全球约三分之一的钴资源、四分之一的钨资源,刚果(金)铜矿储量占全球15%。核心资产包括刚果(金)TFM和KFM铜矿,目前已形成65万吨以上年产铜能力,巴西铌磷矿回收率达历史最佳水平,新收购金矿具备26年开采寿命,资源禀赋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
(二)成本控制与运营效率
通过技术升级与管理优化实现低成本运营,TFM矿单吨铜成本较行业平均低30%,每吨多赚3000美元利润。各板块降本成果显著,钼铁成本同比下降,巴西矿区大宗物资采购等支出全面减少,叠加产品回收率提升,推动毛利率持续改善,2025H1铜毛利率54%,钴毛利率高达62% 。
(三)产业链整合与战略协同
收购埃珂森IXM打通全球金属贸易渠道,形成“资源开采-贸易流通”的产业链闭环。引入宁德时代作为战略股东,深化与新能源下游企业的协同,契合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需求。同时布局刚果(金)水电站及新能源电力项目,保障能源供应稳定,支撑产能提升 。
四、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在全球矿业格局中稳居前列,尤其在关键金属领域具备领先地位:是全球最大的钴生产商,铜产量全球占比约3.2%,铌、钨等产品市场份额位居世界前列。相较于同行,公司优势体现在:
1. 资源多元化:覆盖铜、钴、钼、钨、铌、磷、黄金等多类战略金属,降低单一品种价格波动风险。
2. 全球化运营:海外优质资产布局完善,避开区域资源限制,且能就近对接全球市场。
3. ESG表现:MSCI评分领先同行,通过建设光伏电站、使用电动矿卡等推进碳中和,海外履行社会责任提升运营稳定性,为国际资本认可 。
五、未来业绩增长预期
(一)增长驱动因素
1. 产能释放:TFM东区产能持续释放,KFM二期工程筹备中,计划将铜年产量提升至80-100万吨,钴年产量提升至9-10万吨,铜钴业务量价齐增态势有望延续 。
2. 价格周期:铜、钴受益于新能源产业链需求增长,钼、钨、铌等金属价格进入上升通道,2025年8月底钼铁价格突破29万元/吨,仲钨酸铵达37万元/吨,价格上涨将直接增厚利润。
3. 新业务贡献:黄金项目2028年投产后将成为新增长极,预计年均贡献11.5吨黄金产量,丰富盈利来源 。
(二)盈利预测
券商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将分别达到174亿元、194亿元、21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8.42%、11.53%、12.25%,对应PE分别为15.76、14.13、12.59,估值具备吸引力。同时公司承诺将每年净利润的40%用于分红,为股东提供稳定回报 。
(三)潜在风险
需关注新增项目建设不及预期、金属价格波动、海外政策变化等风险,如刚果(金)钴出口禁令曾影响短期流通,虽推动价格上涨但仍存在政策不确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