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霖科技突然按下股权激励“终止键”,宣布回购注销近537万股限制性股票,涉及资金超4190万元。这一动作背后,是公司战略升级与外部环境变化的双重驱动。作为一家聚焦机器人、大健康和智能厨卫的创新型企业,松霖科技此次调整释放出强烈的信号:**组织激励机制正在紧跟战略转型步伐,重新校准发展节奏**。
终止激励计划的核心动因
根据公告,松霖科技终止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主要原因在于“国际经济贸易宏观环境变化”以及“公司战略迭代与升级”。这意味着原定三年期的激励方案已难以匹配当前业务发展的实际需求。尤其是在2025年公司加速布局机器人新赛道、推进越南基地建设的关键阶段,原有的考核体系可能无法有效牵引核心团队聚焦新目标。董事会提名与薪酬委员会也明确指出,继续实施该计划将“难以实现预期激励目的和效果”。
回购细节与财务影响分析
本次拟回购注销的限制性股票合计536.60万股,其中因员工离职回购47.20万股,因计划终止回购489.40万股,回购价格统一为7.81元/股,加上利息后总支付金额约4190.85万元,全部来源于自有资金。值得注意的是,首次授予部分第一个解除限售期已达成业绩目标——以2022年净利润为基数,2024年实际增长达83.18%,超过80%的考核门槛,因此首批277.80万股已完成解禁。这说明公司在执行层面仍保持了对短期绩效的认可,但中长期激励则选择重构而非延续。
从财务角度看,公司强调此次调整不会对经营成果产生实质性影响,且股份支付费用的最终影响将以审计报告为准。考虑到回购资金占比较小,且为分批注销操作,现金流压力可控。
战略转向下的管理逻辑演进
结合近期投资者调研信息来看,松霖科技正全力推进智能制造升级与全球化产能布局。越南一期已进入爬坡阶段,二期将于2026年上半年投产,机器人展厅也将于Q4开放。在此背景下,原有激励计划的指标设定或已滞后于现实进展。公司后续表示将通过优化薪酬体系和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来替代原有方案,反映出其从“标准化股权激励”向“动态化激励机制”的转变趋势。这也符合高科技制造企业在快速扩张期常见的治理逻辑——灵活调整人才绑定方式,确保战略一致性。